別人問你為什么不上學怎么回答你時,你是幾乎不回答,或者默默在課堂上想盡各種理由回避。
所以,同學們會問:
“為什么我不上學,老師怎么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不想上學,爸爸媽媽怎么辦?”
“我為什么要上學?”
“為什么要學鋼琴?”
“為什么要我做奧數?”
“為什么要我去上學?”
問多了之后,“為什么要我去學校?”
當問到,然后找到答案時,就是在引導孩子找到答案。
你會發現,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上學,往往是因為他覺得學習很痛苦,很累,覺得學習不重要。
如果孩子會這樣說,說明孩子已經開始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感,而在產生厭惡感的時候,需要做的是理解和支持,是感同身受。
作為父母,我們要用愛讓孩子感受到愛,而不是指責和批評。
不評價,不說教,不高高在上,只是身體在作為一個傾聽者,心靈在作為一個引領者。
帶著關愛,用心去聆聽,才能打開孩子的心門。
結局是:
你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從而感受到被重視,感受到父母的愛。
親子溝通的“僵局”,會不斷消耗彼此間的感情,陷入僵局。
錯誤的做法:
1.過度關注他人的感受,忽略孩子的感受
2.否認孩子的感受,不傾聽、不解釋、不安慰,否定孩子的感受
3.要求孩子立刻馬上改變,讓孩子心里有數
4.否認孩子,要求孩子必須立即改正
5.指責孩子,貼標簽,否定孩子
6.放任自流,給孩子傳遞負能量
7.以為孩子是問題,結果孩子越來越糟糕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壞習慣,折射出父母的缺失。
孩子的壞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父母若不加注意,孩子便可能會被污染。
那孩子哪些習慣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
第一、書寫障礙
俗話說,病根發芽,病根卻是父母的行為和教育出了問題。
如果一個孩子連父母的一句“靠”吃飯、靠勞動換取的生活費用都不知道怎么辦,日積月累,也就會導致孩子書寫不規范,不講究書寫,最終被老師發現。
第二、過度依賴他人,導致孩子不能獨立
有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會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可孩子卻置之不理,甚至還會反駁父母,覺得父母管得太多了,父母越管我越反感。
第三、自卑、膽小、懦弱
這種想法會導致孩子不敢嘗試,遇事不敢堅持,害怕失敗,因為害怕自己做不好,所以就瞻前顧后,不敢嘗試。
特別是遇到難題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做,就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不能靜下心來獨立思考,從而導致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容易產生猶豫不決的心理。
三、沒有責任感
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為了逃避現實,會選擇自己去減輕痛苦,逃避現實,在他的世界里,犯錯誤是必然,是絕對的,所有人都會犯錯,而孩子不可能不犯錯,自然就會失去做事的能力。
所以說,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就會變成沒有任何責任感的人。
當父母經常打罵孩子,那么孩子就會變得暴躁,做事情不計后果,不懂得擔當。
那么父母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呢?
1、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生下來之后,他們會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比如外向的孩子也會選擇不斷地釋放自己的情緒,表現得很勇敢。而內向的孩子則是因為沒有嘗試,沒有信心,怕失敗,所以才選擇了逃避。
當然,不管孩子能不能做出選擇,都需要父母們的尊重和信任。
鼓勵和信任,也會給孩子更多信心和安全感,從而變得更加優秀。
2、用“可以……也可以………”來代替命令
誰都希望能得到大人的肯定,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整天因為孩子的一句話而生氣,那你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