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不上名校,沒有好的學歷,也沒有好的人脈,就連后者,都是不努力工作,現在都用作夜郎自大,夜夜夢回,回首皆是淚啊。
其實當父母的,都是為了孩子,怕孩子吃不了學習的苦,怕孩子長大后沒出息,出人頭地。
可,這樣的想法真的是正確的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從心理學角度看,父母有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父母之所以會焦慮,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不信任,認為孩子離開了自己,便不能好好學習。
當孩子沒有獨立能力的時候,就像一艘沒有航向的船只,在困境中搖搖欲墜,找不到任何合適的位置。
想要孩子獨立,那么父母首先要學會獨立。
02
叛逆,是孩子獨立成長的開始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對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愛護。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
只有在安全的環境中,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
當孩子遇到問題,父母需要做孩子的“情緒教練”,為孩子解開心結,引導孩子勇往直前。
而不需要做孩子的“情緒教練”,讓孩子遇到問題,就自動放棄或逃避。
3
創造“無為”的環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特.保羅·麥克納森曾經說過:“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學校始終如一。”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給他需要的,因為父母能夠給予他,孩子會有更多的安全感。
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一位家庭教育專家說過:“一個爸爸,勝過一百個校長。”
一個家庭,父母做了什么,孩子的性格會受哪些影響?這是影響因素,不是關鍵。
父母的幸福感,決定孩子的幸福感。
為人父母,別把家庭教育偷懶了,做好以下這四件事,幫孩子輕松度過叛逆期。
一、不要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小舍得》中,南儷一家子對女兒夏君君很嚴格,她認為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住最貴的。
夏君望好不容易在暑假里過得好好的,卻被親戚家的兒子樂樂折磨的啥也不干,天天鬧著要買。
而父母呢?她更加嘮叨,看了網友的評論,火氣上來了。
這個孩子看起來才6歲多,都是這么大了。
是不是覺得這個孩子太不懂事了,這么小就要什么樣。
但實際上,小孩子看待自己的世界,是站在父母的立場上,用自己的視角來看世界的。
小小的自己總是被“別人家的孩子”影響,所以,“別人家的孩子”很容易被我們拿來作為評價自己的標桿,也會被我們拿來作為評判孩子的標準。
殊不知,別人家的孩子,雖然也有著讓人羨慕的地方,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這種人際關系,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給予孩子的。
這個世界上父母有太多太多的缺點,但是我們首先應該先審視自己,是不是給孩子營造了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才有可能讓孩子從“假想敵”變成“真朋友”。
有句話說,每一個為人父母的人都會有遺憾,尤其是在高二年級的時候。
在轉學的第一個學期里,有不少孩子的家庭作業都是早就完成了,有些父母甚至比孩子還早。
這其中的原因,是很多家長把孩子的“假想敵”表現為,認為孩子想要的是我們口中的學習好,玩的時間長。
這就讓孩子在學習上產生了依賴性,認為自己付出的事情就是“應該”的,從而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這樣的做法,家長其實是需要在背后給予孩子理解和支持的。
同時,在發現孩子成績下降時,家長也要給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并且要時刻關注孩子,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當發現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也要及時的幫助孩子找原因,并且去改正,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聊天,談談孩子的現狀,看看孩子是因為學習基礎不好才導致成績下降的,也可以幫助孩子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這樣能夠讓孩子“振作起來”。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而去盯著孩子的缺點。發現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揚長避短。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耐心陪伴,但是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卻會因為種種原因去忽略孩子的優點,甚至是經常去否定孩子,這樣也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
4.不要吝嗇于夸獎
其實孩子在每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成長階段,家長要是在孩子成長的這個階段總是去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去貶低、打擊孩子,那么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因此逐漸地被打擊掉。
當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就會習慣性地去說孩子“笨”“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話語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