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農村人這么早不上學,是不是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身為農民這一代,在“三億三代”的田里耕作,早已是不動聲色的放生。
為了生計,或者為了生活,他們只能外出務工,長年不回家,而身為父母的他們,并沒有過多的經濟實力對于這種情況,來支持他們的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也許這些還只是暫時的,就像《夢想之路》里面說的,農村里有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重重困難重重。
讀書是一個人最好的出路,我接觸過的一個案例,一個17歲的男孩,在網吧里玩游戲,不小心被父親抓到,父親說了幾句話,孩子就離家出走了,至今未歸。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先啟動的應該是父母。
父母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的陪伴也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親子關系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重中之重。
而大多數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是沒有捷徑的,父母用錯了方法,反而造成了傷害,這不僅僅是家庭關系的問題,也有可能是父母教育的問題。
《教育面對面》中,教育專家王永強教授給父母的三點建議是:
第一,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陪伴,但是現在很多父母卻忽略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只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
因為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自己能有“低頭族”,孩子總覺得不公平,所以才會好好和父母玩耍。
第二,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而父母卻拿著手機在不停地刷手機,那么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第三,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讓孩子對手機產生興趣,從而遠離手機。
第四,父母工作忙碌之余,把手機丟給孩子,對于孩子來說,手機比父母更有吸引力。
第五,父母可以幫孩子挑選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節目,比如以各種動畫電影、益智游戲、動物類的紀錄片等,帶著孩子看,不僅增長知識,還能培養孩子的想象力,這樣孩子放下手機,就不會過分沉迷于手機了。
當然,手機上也有很多益智類的游戲,像是成語故事、成語故事、成語故事、成語故事等,讓孩子在玩的同時,還能增長見識,提高記憶力。
學習好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不可能幫孩子來幫孩子戒除網癮,來做到讓孩子學習不受影響。那么,父母該如何幫孩子戒除網癮呢?
1、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自己首先要做到少玩手機,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機,才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如果父母下班回到家就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沒有參加家庭事務的時間,那么孩子也會被父母的行為習慣給潛移默化的學習到。所以說,父母想要孩子少玩手機,自身就要做到少玩手機。
2、與孩子做游戲
其實,孩子喜歡玩手機,跟父母有很大的關系,而且這種情況還很多見。因為父母自身都是手機重度使用者,因此,孩子很容易沉迷于手機。但是,如果父母能夠正確的做到合理使用手機,孩子也能夠從中受益。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
就像前文說的那樣,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所以,家長在陪伴孩子時盡量少碰手機,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陪伴孩子上。孩子看到父母經常玩手機,那么他也想玩,因此手機在孩子眼里也就成了父母的玩具。
其次,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方面,其實也是家長能夠做到的,特別是在現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孩子只有接觸到了新的事物,才能找到更加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東西,而手機也成為了孩子非常樂于探索的,因此,如果孩子喜歡上手機,那么可以在日常中多帶領孩子接觸到更加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事物,比如:運動、藝術、自然、歷史、科技等等,讓孩子從手機的角度去觀察和體會到更加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從而慢慢地將手機從他的生活中剝離。
最后,是和孩子一起討論手機使用規則
事先的約定,比事后強加的禁止更加有效,也更容易實施,當然,如果孩子愿意接受規則,則可以使用手機制定規則。
比如,每天玩手機的時間是半個小時,而且必須是在完成作業后。
如果不能完成全部的作業,那就不能玩手機,如果違反了這條規則,手機就會沒收。
這個過程一定要有懲罰的措施,否則孩子就會鉆空子,當然會對手機產生依賴。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執行規則的時候也就比較容易給出意見,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制定規則的重要性。
要讓孩子明白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適當玩手機,看會兒電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不是特別的事情,可以和爸爸媽媽商量,讓孩子知道規則一旦制定出來以后,要按照約定執行,這樣下次,可以再多玩一會,讓孩子知道,作為家長,這是他的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