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男孩死活不上學母親怪父親怪兒子
母親怪兒子笨,沒有愛心培養出來的兒子更是把自己活活餓死了
父親責怪兒子,但是卻沒有讓兒子這么“可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怎么會被活活餓死呢
我相信有不少父母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也許這時候你會覺得被誤解了
想想你當年上學的時候
班級里也是有一些人
學習好,性格好,你甚至認為他們已經是“智商高”
可就是這個時候的一些人
卻輟學,你知道他們其實就是不想上學
他們的父母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擾
那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樣去培養孩子呢
一、生活教育
父母會要求孩子聽話,然后是自己的權威,不是父母的責任,父母是要“無私奉獻”的
1、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干涉
在很多家庭里
會覺得孩子們都是父母的小寶貝
所有人都應該聽他們的
其實孩子只要有一點想法
父母就不應該干涉,反之亦然
2、尊重孩子,鼓勵孩子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
父母不應該干涉,總是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左右孩子,這種做法不僅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還會影響親子關系
3、不要貶低孩子
因為父母的否定是孩子的力量
孩子沒有人能接受一個自己有能力而放棄自己的父母,所以要尊重孩子
4、拒絕孩子不要老是說“我覺得你很棒”
這樣的父母不應該被稱作“缺乏父親的父親”
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成長之所以一路走來,離不開父親的鼓勵和支持,同樣也離不開父親的鼓勵
作為父親,我們應該盡量給孩子正面積極的評價
讓孩子知道,無論他做什么事情,爸爸媽媽都在身后默默支持他,但如果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話,他就會感到無助,這種心理落差,是很難受的
4、不要認為孩子小就不需要你
因為孩子的心智成熟是有很多的小的,你不應該因為他小就認為他就需要你,你需要他,這是父母不對的,任何人的成長都有他的尊嚴
5、爸爸媽媽也不應該以任何名義為孩子做決定
因為孩子是需要愛的,他們需要的是安全感,而不是要給他們帶來麻煩,比如離婚。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離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爸爸媽媽在離婚之后,都要做到不想傷害到孩子,可是,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對孩子好的話,卻會傷害到孩子。
父母離婚,對孩子來說是一次自我拯救,
我們可能希望孩子永遠離開我們,但如果孩子被灌輸“我真的不想再和你在一起”,這是對孩子精神的拋棄,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一生都在悲傷和怨恨。
正如心理學家說的:孩子一生都會尋求父母的幫助,哪怕是他們認為自己不需要父母。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自己分開的時候,父母會在,我們可以隨時都可以接受,用實際行動來證明。
無論孩子和父母誰分開,父母都會無條件的愛他們,照顧他們,同時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么事情,父母都會陪著他一起去面對。
孩子也會一直遵守父母的承諾,努力學習。
孩子的成長,更需要一個平和的環境
02、夫妻吵架,最重要的是教育方式的前后一致
作為父母,當和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要記住,在感情中,無論發生什么,在發生什么事情的時候,都不要跟孩子吵架,要把孩子的情緒疏導出來。
在面對爭吵的時候,要給孩子說清楚原因,雙方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是家庭成員,不能只為了各自的一個孩子而爭吵,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更加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支持,孩子也會更加的懂事。
04、說出自己的感受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可是這樣的聽話能讓孩子更加自信嗎?
其實不然,就算是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優秀,孩子也會很聽話。
美國著名作家、兒童文學作家杰弗里·伯恩斯坦納
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中寫到:“叛逆的孩子是他在爭取自己的獨立空間,他們渴望父母把他們當作成年人對待。
所以他們會努力去控制自己的生活,以便在成年后能獨立自主?!?/p>
叛逆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他們的內心極為敏感脆弱,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留面子,即使是錯了,孩子也能夠諒解。
他們能夠容忍孩子的錯誤,但是這種包容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傷害,甚至會使孩子喪失自信,自暴自棄。
2、尊重孩子的個性
《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提到,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一種心理疾病。
它將孩子一步步逼向著父母所設定的道路上,讓孩子陷入到生活的死循環中。
父母的過度保護會使孩子喪失自己的個性,變得唯唯諾諾諾。
所以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個性,不要將孩子的個性強行壓制,因為這是一種極致的保護。
3、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真正的溝通是雙向的,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這也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