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上學有必要嗎?不想上學的孩子一般都有哪方面的需求呢?你注意到“五不”了嗎?
第一:
孩子和父母都有同樣的需求,那就是衣食無憂。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二: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
第三:
在一個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這是一個人的權利。
你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等待的巨人”。
05
小女兒上一年級時,曾經有過要二胎的經歷。
為了防止老大被孤立,所以經常帶著妹妹上山下體驗生活。
每次都是戴著妹妹玩一會,然后妹妹就自己玩起了姐姐的玩具,還沒來得及好好和他玩呢。
后來,小姑娘在沒有生妹妹之前都很少與妹妹一起玩。
她終于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學會了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不再是那個“掌上明珠”。
她開始慢慢喜歡妹妹,再加上發現妹妹比她大了很多,要和她一起玩時,她也漸漸喜歡上了這種游戲。
這時,媽媽總能發現,她和妹妹玩得很開心,很投入,以至于不太容易發生沖突。
在女兒上初中后,媽媽發現她開始和妹妹發生沖突。
由于家里面沒有妹妹,她在學習上不開竅,經常情緒波動,而且覺得自已沒有能力完成學業,沒有能力培養她想要的東西,于是,她開始焦慮,開始對著媽媽發脾氣。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父母的焦慮主要是對孩子未來的不確定帶來的焦慮。
他們把對未來的不確定帶來的焦慮,和對孩子的不信任帶來的影響產生了壓力。
那么,我們該如何緩解自己對未來不確定帶來的不安全感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父母對未來的不確定帶來的焦慮,不只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也是對自己的不信任。
很多父母在真正了解孩子后,還會自責愧疚,自己的決定是不是對孩子負責,很多時候他們也會考慮過多的因素,有時候,真的會對孩子不負責任。
他們擔心孩子的前程與人生,希望自己的犧牲比自己的實際的犧牲更加偉大。
他們擔心孩子的未來,擔憂孩子現在的表現,也對未來有恐懼。
而這種憂慮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變得暴躁易怒,經常因為一點小事而遷怒于他人。
雖然,現在的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觀念相對積極,也很少打罵孩子。
但是,很多家長卻在教育孩子上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把孩子成長的壓力和希望都壓在了孩子身上。
要么一味地付出,要么用自己的方式去給孩子制造痛苦。
給孩子安排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使孩子的休息時間完全被霸占,這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喘不過氣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就像是一些學霸在進入到青春期以后,會出現厭學的情況,他們會把學習當做一種強迫性的行為,而不是一種樂趣。
孩子本來在小學就應該是快樂的,而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學習壓力已經很大了,再加上繁重的學習壓力,孩子本身已經很疲憊不堪,如果再加上父母不斷的指責,勢必會讓孩子的情緒非常糟糕。
所以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首先理解孩子,與孩子共情,幫助孩子放松心情,讓孩子得到放松。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緩解孩子的壓力,讓孩子盡快恢復到正常的學習狀態。
其次,家長應該多給孩子關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出現厭學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孩子進行溝通,問問孩子最近發生了什么事情,而不是一味地責怪孩子。
孩子的厭學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就會導致孩子厭學的情緒越來越嚴重,厭學情緒嚴重的時候,孩子就會選擇離家出走,在社會上混不下去。
因此,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和孩子一起去分析是學習方法出現了問題,還是方法出現問題,再針對性的進行調整,直到孩子徹底走出厭學陰影。
第三,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游戲中吸引過來
孩子之所以會沉迷于游戲當中,就是因為他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如果家長能夠吸引他來玩,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批評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