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要玩手機對孩子有影響嗎?
先來看一組數據:
三歲以下的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達到80%,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其中,3歲以下的兒童,已經熟練掌握了智能手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使用手機。
智能手機的使用者很多,他們對待孩子的反應,是非常正常的。
就像阿德勒心理學里面提到的,那些不想上學的孩子,是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不上學就沒有辦法出門,沒有辦法適應社會的要求。
父母不要以為孩子不想上學,或者身體不舒服就不用上學了,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我接到一個孩子家長的咨詢,說孩子從小很聽話,什么都是好的,學習成績也很好。可是,升入初中后,成績和同學之間的差距就開始明顯的顯現出來了,孩子經常感覺到煩躁、焦慮、委屈、沮喪。
因為在學校里,老師和同學們都不看他的成績,他只能考全班前三,甚至于全年級,這個孩子的壓力達到了瘋癲的地步。
每天早上7點就要起床,背上所有的作業,已經8:30了,還要去學校。在學校的時間里,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小動作,比如說肚子疼、頭痛、嘔吐。
為此,經常請假,逃學,被老師、家長批評,也不敢跟同學玩,只有逃學。爸爸媽媽媽又開始著急了,責罵、批評、指責、懲罰,各種手段輪番上陣,讓孩子逃學,打屁股、打手心、扇耳光等等,讓孩子逃學。
到后來,孩子干脆就說:“我不想上學了。”
面對這樣的孩子,做父母的只能小心翼翼地安慰孩子,跟孩子說:“你有什么好沮喪的,好好學習。”
孩子表面上是被父母逼著學的,但內心卻是:“我不想學,反正我就是學不會,還不如不學。”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賞。”
父母對孩子的表揚和批評,會讓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心,不自覺地去迎合別人,這樣的人際關系會非常不利。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應該是一種人格的塑造,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優點,就是值得父母去贊賞的。
孩子的內心需求,對父母來說,很簡單,那就是被認可和認可。
為了贏得父母的“關注”,孩子經常會利用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對于父母的批評和懲罰,他們選擇視而不見,也不接受批評,甚至害怕批評。
就像這位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批評,源于他“自尊心很強,就算被批評也會死死不承認。”
因為他內心的動力非常強大,父母卻沒有發覺,反而去責備他。
當父母沒有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時,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因此而喪失了自信,變得自卑、敏感、敏感、膽小。
父母的否定,打擊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失敗,從而讓他感到絕望。
父母需要關注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否定評價,而是肯定他的努力、態度、能力、品質,這會讓孩子產生信心。
第三、不吝嗇贊揚
知乎上有一個關于父母對孩子的評價:
小時候,我總是會因為做不好一件事沒被父母贊揚,而感到委屈。
長大后,我懂事了,才意識到自己為什么被父母贊揚,對父母有很大的要求。
總是怕因為做不好一件事被父母批評,害怕惹父母不滿,所以,才會對父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自己太懂事,從來不曾因為某件事情傷心難過。
但長大后,卻也總會因為一些小事,總是被父母的負面評價所擊潰。
所以,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們的成長空間,多給孩子鼓勵,多看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們有好的表現。
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有自信。
如果父母不懂孩子的內心,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內心,用科學的方法來引導孩子,讓孩子的內心充滿陽光。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