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沃德受傷沉迷游戲暴力案例統計圖
通過現場觀察,在網絡暴力家庭中,孩子更容易產生攻擊行為,例如不上學、網癮、逃學、輟學等。也有孩子則和家長形成對立,因為父母無法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讓孩子成為最容易激怒的一方。
網絡游戲成癮是孩子的心理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對待?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那么,我們家長該怎么辦呢?
1、父母要解決孩子網絡游戲的問題,要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而不是站在對立面。
首先,我們要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這里所指的是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孩子站在父母這邊,這個時候父母是要害他的,而不是孩子。
我們需要先去了解,孩子為什么沉迷游戲?是游戲有什么吸引他的?是聊天的快樂?是家長的陪伴?還是學習太苦了不想學?
如果是后者,我們就要跟孩子站在一起,去打敗這個游戲的吸引他。
2、引導孩子,找到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再從游戲的層面去解決。
要知道,游戲的問題是分為很多種因素的,有的孩子只是偶爾玩一玩,有的孩子只是輕微的游戲的放松。
他們是想放松自己,想找點刺激的,這兩種情況也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孩子能夠從玩游戲中找到樂趣,那么他就不那么迷戀了。
游戲要有獎勵,而且最好在前期的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約定好,如果孩子在玩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好,那么獎勵玩一玩。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他的學習成績不好,那么獎勵玩一玩。
獎勵是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手段,對孩子的學習來說,獎勵應該是父母樂于接受的。
有的家長在獎勵孩子的時候,會把獎勵進行到底,比如說當孩子期末考試成績達到了目標之后,家長給孩子買一部手機作為獎勵。
但是這樣的獎勵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家長會把獎勵的目的定為,給孩子獎勵金。但是獎勵金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而是孩子想要的,這種獎勵,往往也是父母想要的。
所以家長給孩子買一部手機的時候,還是應該重點考慮這個手機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好處,也可以下載一些視頻給孩子看,如果孩子看到這種視頻,一定要刪掉視頻。
并且孩子在看到后,也能夠明白父母到底是因為什么才讓他每天邊玩手機邊寫作業,才讓他對學習這件事如此厭惡。所以,父母要合理安排手機使用時間,如果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孩子做到了,那么父母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并且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
我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會選擇后者,如果孩子沒有達到了,那么家長肯定會打擊,甚至會采取過激的手段,比如打罵孩子。
但是,當我們去看孩子是因為手機,就會看到孩子與手機間的那些詭異的畫風,那些隱秘的圖畫,那些隱秘的游戲,那些隱秘的角落。
而這些是家長不知道的,父母的痛苦,那么孩子就會感受不到。這會讓他們認為:“手機并不是我的私人空間,是一個外人,而手機可以用來查閱資料、拍照等,我一定要把手機拿過來。”
孩子真的離不開手機嗎?
說到這里,大部分家長會說,手機會成為他的私人空間,也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其實這不是個例。
根據數據顯示,如今有超過一半的孩子,有自己的空間和朋友圈。他們會把自己的時間畫成一張白紙,經常待在這個空間里畫畫。其實這就意味著孩子是被電子產品所吸引,而不是被手機所吸引。
電子產品的出現,改變了孩子的世界。
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不論什么時候,當父母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
這也就是所謂的“魚缸法則”,孩子不是魚缸里的魚,我們是什么樣的人?
不被父母約束,什么都可以不被約束,所以才會被父母控制。
但是孩子并不喜歡父母對他的控制,因為父母總是對他說:“不行,不可以。”
很多父母的“容忍”,就是在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