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女孩子愛玩手機怎么教育
孩子玩手機的壞處很多,沉迷于手機游戲、不聽勸告、不學習、威脅要跳樓、各種反抗父母、甚至對父母產生不滿、討厭、憤怒、暴力等,甚至還有會有犯罪的傾向。
當然,大家都是知道的,以后會有更好的方法。可是,有沒有被教過孩子控制情緒的家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上述例子中的女孩為什么會爆發?其實是因為她在進入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識增強,開始不認同父母的管教,經常會和媽媽對著干,也會故意唱反調,這個時候父母要怎么辦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孩子到了12歲之后,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他已經不是父母的話可以隨便說的小孩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他們想獨立,不想被父母管束,想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父母又管得太多,控制不了,所以他們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其次,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和行動是父母不允許的,比如說你不讓孩子玩游戲,他偏要玩,這時候的孩子就會想去找一些與之前父母不一樣的東西,比如說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比較簡單的事情,比如說媽媽讓孩子學習,孩子不學習,孩子就會出現跟父母說,你讓我學習,我偏偏要玩,這時候父母怎么辦?很多父母就會強制性的把孩子手機沒收,但是這樣做的后果很嚴重,孩子會出現更大的逆反心理。
最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他們的心理需求是什么?需要父母去仔細觀察,你要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當他們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時,他們的心理需求是什么?這時候他們的內心最需要什么?有什么樣的人能夠幫助他們?
當你對自己的心理需求進行了細致的觀察,你會發現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他們會開始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孩子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總認為自己是父母、老師和醫生,所以他們對于自己的要求會更高,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為父母而學習,如果父母不在這個時候,他們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不關心自己,所以他們也就不想努力學習,不想學習,當然也就會出現叛逆行為。
2、心理因素
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是在叛逆的環境中成長,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他們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父母越是這樣,他們就越是更不想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抵觸心理,而且會慢慢的開始討厭學習,并且他們也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因為他們覺得父母根本就不理解他們,還要每天對著嘮嘮叨叨,讓他們很不舒服,他們也不喜歡這樣。
3、家庭氛圍不好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極高,在這種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會因為父母的過分的管教而抵觸學習,并且有一種強烈的逆反心理,會討厭所有的規章制度,討厭所有的人。
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孩子在父母的壓迫下,不敢表達,不敢表達,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差,從而越來越不想學習。
4、外界因素影響
很多孩子出現叛逆的心理都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比如:單親家庭、留守兒童、要求過高的家庭等等。
父母要明確自己的期望,并盡力做到最好。對孩子期望不要太高,要學會降低要求,施以援手。教育孩子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這樣孩子才能在每次考試之后都有學習的動力。
家長給孩子制定的目標應該具有可操作性,通過孩子的努力能夠實現,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無論自己多么努力,都無法實現父母的期望,最后反而不愿意學習了。
5、錯誤的教育方法
家長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值,會讓孩子感覺到壓力很大,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努力程度,孩子很努力但卻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久而久之,就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望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并不是自己的,自己已經輸給了父母,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自己不如別人的想法,自己的能力不行的消極思想。
孩子自責后,可能會選擇離家出走,但如果孩子就此沉迷于網絡,則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如沉迷于手機、電腦游戲、不能自拔、熬夜、不會處理和人際關系、社交恐懼等等,慢慢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傷害,無法走出虛擬的網絡世界,從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