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么教育厭學的孩子?
那么,孩子的厭學問題我們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厭學的孩子呢?
首先,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我們應該與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教授丹尼爾·魏格納(Daniel Siegel)認為:每個家庭多層多樣,但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法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是典型的權威型家長,他們總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根據自己的孩子做出判斷。
他們認為,孩子的性格就是這樣,被外人的觀點所影響,所以他們對孩子的行為總是采取“一刀切”的態度。
孩子小時候,他們會說“不就是玩一下嗎?沒關系”,但是當他們長大一些之后,他們就會把“不要玩”變成“我要玩”,甚至于在公共場合時,他們也不會說“不行”。
但是,當他們長大一些之后,就會反對父母的一些行為,甚至是和父母對著干。
為什么?
因為父母覺得孩子越來越叛逆了,很多父母都不理解孩子為什么這么做,但是有時候孩子卻不領情。
孩子覺得父母管得太多了,但是父母又不能理解,反而會導致孩子更加叛逆,叛逆的行為出現。
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解孩子,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一直沒有得到父母的管教,那么他們就會想要掙脫父母的管教,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
但是,當孩子真正能夠在父母身上看到自己的價值,就不會再繼續沉迷于網絡之中了。
因此,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在實際生活當中得到認可,比如說,我們可以讓孩子養寵物,雖然養寵物可以減輕他們的壓力,但是我們也要讓他們感受到現實生活當中所沒有的成就感,孩子才會回到現實生活當中來。
最后一點,就是我們要給孩子制定一個目標。
目標要明確,但是要不要大而空,具體到每個具體的任務,每個具體到每個細節。
比如說當孩子學習了一個小時之后,他們一方面想要好好的休息,另一方面又想要繼續玩,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陷入對一件事情的固定型思維的狀態,就是孩子喜歡各種活動的“結果”,不愿意開始做下一個工作了。
而孩子一旦有了“結果”這個邏輯,他們就可以想盡一切辦法,如果孩子對這個學習的結果不確定或者說不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在不學習的時候進行拖延,不做作業的時候玩,或者是去看電視。
對于那些很認真的孩子來說,這個時期對于自己的學習,也是比較清楚的,是比較舒服的,這就好像我們的人生,如果太累了,我們也會選擇去看電視,選擇看電視,那么這樣一來就會養成一種“作業做完了才能看電視”的習慣,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
“拖延癥”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如果能夠做到自律,那么就會有效地避免他們的拖延,如果做不到自律就會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無法專心的去做一件事情,會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分心,效率變低,因為孩子很容易受到干擾,他們很難長時間的集中精神去完成一件事情,就算孩子花費了很長時間,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僅影響孩子的專注力,還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
影響孩子的性格
孩子如果在很長時間里沉迷于網絡,很有可能會讓他們產生暴力傾向,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的建設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還會給他們的人際交往帶來很多的困擾,因此當孩子沉迷于網絡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會結交一些不好的朋友,在網絡上面他們可以張揚自己的個性,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并不會有太多的時間去進行社交,因此當他們過于沉迷于網絡的時候,他們就會去進行一些不受歡迎的活動,并且在接觸網絡之后,他們也會變得不愿意進行人際交往,這樣的話對于孩子的性格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影響孩子的未來
網絡上面的內容是五花八門,不利于孩子的未來發展,在網絡上面也會讓孩子接觸到很多的,他們在一些不良信息的誘惑之下,對于他們的思想的發展也是沒有任何幫助的。雖然網絡對于孩子來說還是有著非常多的一些好處的,但是這些都是有其對孩子的不利影響的。
如果父母能夠通過這些方面的影響,那么孩子在網絡上面也會有很多的幫助。
對于孩子網絡上癮的這個問題,其實還是要因人而異的,有的孩子只是因為父母總是禁止自己玩,所以他們對于網絡的接觸也就會更加的依賴。
雖然不能夠完全斷絕孩子的接觸網絡對于孩子來說是不太好的,但是也不能放任不管,我們也要采取一些手段,來讓孩子在自己空閑的時間里接觸網絡。
1、引導孩子接觸網絡
父母要進行一定的篩選,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讓孩子接觸一下網絡,那么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接觸網絡。
那么這個時候就不能一味的只讓孩子接觸網絡,要引導孩子能夠接觸到網絡,并且能夠在網絡中認識到自己的一些朋友,在網上認識到一些自己生活中沒有接觸到的知識,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工作也是非常的有趣的。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