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于成績不好厭學,由于厭學,所以抗拒學習。當孩子覺得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他們就會產生自我否定的消極情緒,開始破罐子破摔。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厭學,甚至輟學,這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那么厭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厭學,可能是家庭環境、社會壓力過大
我有一個朋友,40多歲了,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對她要求很高,為了讓她出人頭地,一直以來,她都是以她為榜樣的。
小學的時候,朋友成績一直都很好,可是后來,她漸漸變得非常厭學,成績也慢慢下降,經常在班里墊底。她的父母就帶她去看心理醫生,結果醫生說,孩子有情緒障礙。
父母被折磨得無計可施,最后只能求助于我。
當時,我看了一篇文章《青春期孩子,媽媽需要這4件事》,我決定試一試。
在一開始,我只是認為孩子有情緒問題,并沒有過多關注她的情緒問題。直到我深入了解了她的家庭生活后,才知道:
原來她的父母關系不好,經常吵架,她覺得自己是個很差的孩子,不被父母喜歡,甚至連父母都不愛她了。
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從我的家庭教育方式里找原因,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她:
我對女兒的愛,在她人生的任何時候都不會缺席。
當女兒出現情緒問題時,我不會去追溯她為什么有這種表現,而是會幫她溯源,找出產生情緒背后的原因。
表面上來看,我是在關心她、愛護她,讓她快樂、幸福,實際上卻是剝奪了她自我價值感和存在感。
心理學專家武志紅曾說過:
“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不愿意繼續當‘壞孩子’,仍然頻頻向孩子發號施令,期待孩子按照他們設計的‘正確路線’發展,那么孩子會用叛逆行為來向父母說‘不’。”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定時炸彈’,說幾句話就爆炸。”
的確,比起叛逆的青春期孩子,父母更需要冷靜,耐心,更需要用心。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扎心的視頻。
一位女孩因為母親批評她,想換條燈油條,遭到母親的斥責,竟然氣憤地拿起剪刀,將母親連刺在內的白色的床單剪斷。
她用盡全力,卻不聽勸阻。
接下來的幾分鐘,她不惜以絕食來抗議,但母親依然沒有任何辦法。
最終,在節目中,她問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
孩子告訴母親:“這是你的錯。”
母親這才知道,原來自己曾經的叛逆,是對孩子的一種毫不留情的體罰。
后悔的母親,一巴掌打在自己臉上,
從此以后,她不敢對孩子太嚴厲了,生怕孩子有一點委屈,所以經常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
以至于后來她為了彌補孩子,
在外面流浪了四十多年,
竟然還在孩子面前炫耀她的教育方法有多么有“高明”,
可見她的教育方法并沒有讓孩子理解自己的苦衷。
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別讓自己的教育方法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2
1、 請別太強勢,嘗試著“示弱”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
宋倩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媽媽,
認為自己的兒子喬英子是自己的“最好”,
但是她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做才是真正的愛,所以她會在女兒的面前毫不留情地表達對女兒的不滿,
甚至還要大吵一架。
女兒英子就像一只離巢的小鳥,
朝著她的背影告別,消失在了夜色中。
但她的存在讓宋倩感到恐懼怕,
但是對于女兒的內心,
她卻沒有絲毫的關愛,
而是以“愛”的名義,
對宋倩的付出進行“綁架”,
讓她為女兒的一切而努力。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