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孩子剛上學就成數學學霸,只因教授爺爺有妙招,連老師都請教
本來我是一名教師,但因為生了娃以后,家里人便不再讓我工作,現在的任務就是如何把娃帶好。
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認識到了一個也是當過教師的人,我們還同住在一個小區中,因為聊的話題差不多,兩人都是從教師身份變成全職媽媽,有著共同的話題,所以很快就成為了閨蜜。
而在說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閨蜜特別驕傲地和我說,她家兒子,今年6歲而已,就成為了學校出名的數學天才,對此我開始不相信,畢竟每個母親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直到回家,我無意間和我女兒提起閨蜜兒子的名字。
這時讓我沒想到的是,女兒比她兒子還小一屆,居然也知道他,而且和我說的時候,滿臉的崇拜,說是真的,閨蜜的兒子,小小年紀,就參加一些數學競賽,而且還拿了第一名呢。
聽到這個消息,回想起自己女兒的數學成績,我覺得,我應該要和閨蜜問問方法,看看有沒有妙招,可以幫助女兒的數學。雖然我也知道,女孩子在數學方面一直都不厲害,但我也相信,只要方法對了,應該會有效果的。
后來我找到了閨蜜,詢問她兒子如何學習數學的,說我也想讓我女兒的數學成績好起來,在我的詢問之下,閨蜜才告訴我,原來都是閨蜜公公的妙招。
閨蜜告訴我,其實她公公,退休前就是一名數學教師,所以對數學的學習方面,是有一定方法的,所以當時她就想,讓公公帶一帶她的兒子,反正老爺子也喜歡和孫子玩,沒想到的是,兒子上學的時候,數學的起點真的比其他孩子高。
在我的詢問下,閨蜜告訴我,其實她兒子在4歲的時候,老爺子就已經開始培養孩子的數學了,雖然那時候閨蜜也覺得太早,但老爺子說,現在的孩子很聰明,而且他也只是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并不難,反正也是玩游戲。
而就這樣,閨蜜兒子的數學天賦也越來越明顯,如今剛剛上學,就已經可以參加許多數學競賽,而且還拿不少獎。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連學校的老師,都來請教,孩子的數學怎么那么好,有沒有什么妙招呢。
通過詢問,我發現,原來學習好數學,其實并不難,雖然閨蜜的公公沒有總結辦法,但我通過詢問,大概能了解到,學好數學,有幾點需要父母幫忙培養,下面就來給大家說說吧:
方法一:培養數感
數學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堆數字,整個課本看著非常枯燥,所以各位家長會發現,孩子從小就對數學不感興趣,而且數學需要記的東西也不少,而這些都是一些公式什么的,沒有什么記憶技巧,所以這個時候,對孩子的數感培養就顯得特別重要。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數感呢?其實孩子在4歲左右,對什么東西都會好奇,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個階段的好奇心,讓孩子知道,生活中的物和數之間的聯系,比如平均數,順序,或者特殊符號的含義。通過與現實聯系在一起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對數更加敏感。
方法二:培養空間感
數學包含的東西很多,而其中的幾何學,幾乎讓不少孩子望而生畏,而幾何學,考驗的就是孩子的空間感,所以,如果想要孩子的數學不差,那么培養他們的空間感就顯得特別重要。
在孩子的啟蒙教育中,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圖形來告訴孩子,這是什么,同時也聯想到生活中的東西,比如看到梯子的時候,可以指給孩子看,說一下這個是什么圖形等等。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的空間感變得更強,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在自己的腦海中,想象一下剛才看到的梯子等等。以實物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的空間感,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方法三:發現數學規律
想要學好數學,那么發現隱藏在其中的規律很重要,就比如數學中的很多公式,就是數學規律的一種體現,只是它們是前人幫我找出來的而已,看到這里,大家就會發現,學會找規律,是數學中最重要的步驟,學好數學真的不難。
簡單地給大家舉個例子:在給孩子分發零食的時候,按照想給一個堅果,再給一個葡萄,接著給一顆糖果的方式,周而復始兩三次后,你在給他葡萄后,問孩子接下來是給什么時,孩子會很快告訴你,是糖果,而這就是規律了。
方法四:學會了解局部和整體
數學是一個需要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所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學好數學里重要的一步。
而這里,我們對孩子的數學啟蒙,不用讓孩子很深入地了解邏輯思維,只需要讓孩子明白,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就可以。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