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學的瞧不起上學的同學
全文約1580字,閱讀需8分鐘
不上學的同學,到了新學校后自然要比一般同學慢一點。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不上學的同學,即使走不遠,也是在踢足球。
不上學的同學,在年級的排行榜中已經占到了近40%。
而這些人不是停學不停課,他們有自己的生命活力和創造力,只是缺少一個引路人。
這些人看起來很努力,其實大部分時間并沒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無目的、心浮氣躁地“磨洋工”。
我記得曾經有一位大學生找我詢問:
“老師,我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我現在開始重新學習的時候,我學的那個知識點,我學的那個東西我學的新的那個東西都沒有學會,我就這么努力學了,但是考試的時候,我的成績還是不如以前,怎么辦?”
我說:“你如果碰到這樣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嗎?”
他說:“我可以先在網上找一找,有沒有類似的東西,可以重新學習,如果我學的肯定沒有效果,我再重新學?!?/p>
我說:“你這種方法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呢?”
他說:“我也試過了,但是效果并不好,還是建議你繼續學。”
我說:“那你覺得還是要先從我這個年齡段,再嘗試一下,看看,別的辦法好不好?”
他又問:“我覺得現在還有別的辦法能讓我學?”
我說:“聽你的,現在還有別的辦法嗎?”
他覺得很有趣,就試著去試,果然成功了,把這個方法教給我之后,我就會很自然地跟著他的思路走了。
所以說,看起來是個很簡單的方法,但要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有些困難。
因為,這位母親的方法也是簡單粗暴,先給孩子講道理,而她自己的孩子卻不愿意聽,根本不知道怎么辦。
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在父母這個問題上,好像沒有什么問題是不能解決的,而對于孩子來說,卻是一個很難的問題。
講道理,是最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
因為,講道理,這個教育方法沒用,因為,沒有用,就是騙人。
所以,這次,我們的具體內容,是幫大家更好地幫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增進彼此之間的親子關系。
那么,就從1個具體案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幫助父母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01
第一個案例:
小杰是個高一的學生,她是留守兒童,由奶奶帶大。
奶奶認為她還小,年紀小,不應該生那么多病,就任由小杰自己在家,看見了也不管。
而小杰看到了媽媽一走了之,自己就會覺得特別失落,所以就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向媽媽提出索要手機,甚至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是孩子從出生后開始的第一個叛逆期,孩子開始有了自主意識,但是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而手機中的各種各樣的游戲,很容易讓孩子上癮,甚至偷著玩。
◆ 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
想要孩子遠離手機,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讓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比手機更加有趣,孩子才會遠離手機,這需要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盡自己的努力,多帶孩子出去玩一玩,這樣才不會讓孩子對手機那么上癮,也不會有因為沉迷手機而導致孩子視力下降。
◆ 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不要讓孩子將手機當成寶藏
很多孩子喜歡玩手機,不僅是因為手機里的游戲多,而且里面的游戲也是不分晝夜的,讓孩子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出去玩一會,比如說帶孩子去游樂場玩耍,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手機是一個很好玩的事情了。
◆ 帶孩子出門旅行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沉迷手機,就是因為父母的陪伴不夠,父母總是將孩子放在一邊,而不知道讓孩子做些什么。
當孩子玩手機的時候,父母可以在一旁陪伴著,但是不能讓孩子玩手機。
我們要明白,讓孩子玩手機,是讓孩子沉迷其中的不良影響,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視力,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畢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正確的使用手機。
◆ 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想要讓孩子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就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知道父母究竟是因為什么才會這樣,究竟是因為什么才會這樣。
只有知道了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孩子才會放下手機,愿意與父母溝通交流。
◆ 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釋放孩子的天性
孩子之所以愛玩手機,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沒有人陪他玩耍,所以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明白手機并不是一個好東西,玩手機也并不是只要看到手機就可以解決問題。
很多父母在抱怨孩子愛玩手機的時候,自己也在玩手機,但卻沒有留意過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更愿意和父母一起玩耍,自然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9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