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厭學孩子怎么辦?
高三厭學孩子怎么辦?
小慧今年初二了,現在她還在上初三,自己很困惑。我問她怎么辦,她的回答是:老師,我真的不想上學了,一直很痛苦,可是老師您就一直說我是裝的,我真的很想學好,可是我就是學不會,我真的很煩,我不想學習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現在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沒有任何辦法,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好多年,一直到今天,我還是不想學習,但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天。
現在的我,已經輟學兩年多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且還經常被老師嘲諷,晚上經常失眠,不想出門,不想出門,對老師也是沒有禮貌,成績也開始直線下降,更讓我對她又是失望。
現在的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要不然,我會很崩潰,我覺得生活就失去了意義,我該怎么辦?
看著女兒無助的眼神,我整個人都不好了,我把所有的無助、恐慌、擔憂全部都集中在了女兒身上,我非常著急,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03
看完這些,有些難過,也很真實
其實,孩子這一路上的情緒都是被父母給投射出來的,我一直認為只有孩子發脾氣了,他才會有好情緒,發脾氣的背后我想跟女兒說:
“寶貝,我理解你現在的感受,你也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跟媽媽表達出來就是想哭,哭完這個過程你也會不舒服的,媽媽也會難過的,有情緒也很正常,我們能夠接受,發脾氣就發泄掉,不用再掩飾,媽媽等著你,媽媽給你托住自己,不要再害怕,媽媽也會理解你。”
后來有一次,我真的沒有忍住,哭了整整兩個多小時,我感覺到自己不舒服的情況變多了。
有時候,我還會想,既然如此,那我就忍住不發脾氣,等到我情緒穩定了,再和她說。
現在,我會反思,為什么要這么說,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也覺得吼叫是解決問題的最簡單的方式,我可以嘗試去做,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父母的目的。
3、樹立原則,堅持底線
如果我態度堅定,孩子就能理解我的苦心,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可以不聽,什么時候能堅持。
也能明白自己要承擔的后果,但也不會輕易放棄。
真正要讓孩子自律、執行的,不是督促孩子去完成什么任務,而是讓孩子自己明白,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是他要自己去體會的。
比如制定一個規則,最好的狀態,是寫作業之前完成。
當孩子自己制定的規則,堅持了一段時間,家長會發現,自己松懈怠慢了,很多事情孩子都做得特別糟糕,家長也會覺得很苦惱。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看看書、聽聽音樂、做做運動,當和孩子一起運動時,孩子會體會到一種更多的快樂,而不是只有痛苦。
當孩子能夠在品嘗自己選擇后的享受,也會感受到自己選擇后的成長帶來的快樂。這比家長苦口婆心地講道理更有效。
3. 不要過分嚴厲
有的家長過于嚴厲,做錯事批評孩子,喜歡用“愛之深,責之切”的口氣,對孩子進行批評。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過:“人的需求層次低,需求層次低,受到的懲罰越多,就越是想要得到更多。”
而在教育孩子時,家長的殷切期望,無疑是一場無情的暴力。
過分嚴厲,不但會讓孩子產生畏懼、害怕的心理,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為了反抗,更加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傷害他人。
心理學家李玫瑾說過:“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
有的家長過于嚴厲,對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甚至是采取打罵等粗暴的方式,導致孩子心理產生厭煩、逆反心理,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極端行為,如跳樓自殺等。
也有的家長非常溺愛,完全讓孩子服從于自己的安排,一旦有了意見分歧,他們就會立即翻臉,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這種教育方式,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極端行為,更加叛逆。
“仇恨式教育”,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困難
小明媽媽說,自從兒子上了初中后,就放棄了很多原本愿意和媽媽溝通的事情,開始變得不再愿意和媽媽說話,甚至于媽媽和兒子之間的對話,也變得越來越少,小明媽媽覺得很無奈,“自己已經給孩子最好的,怎么會變成現在這樣”。
其實這些事情,給孩子造成的影響很大,容易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產生隔閡,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一旦孩子開始和父母溝通,對于孩子的心理和性格方面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仇恨式教育”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1、讓孩子變得冷漠
孩子之所以會產生仇恨式的心理,正是因為他們覺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所以他們開始對父母冷漠,不再和父母進行交流。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