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學就干活是什么原因?很多家長不知道。下面就是網友們最為關心的話題,一起來看看吧。
每天都是早早的出門,天黑的晚了,太陽有點曬,我們家那小子早早的學會了回家,然后娘倆經常一起睡到自然醒。
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到時間了,哥哥在打游戲,妹妹在看動畫片。妹妹在刷抖音,哥哥在看書。這自然的,沒有人會主動給出一個半點的回應。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的家長還會覺得,這家伙在看什么,哥哥在刷抖音,妹妹在看視頻,而哥哥在看電視。我覺得還真沒有問題,所以就沒有再說什么。
但是這事兒是絕對的,朋友的兩個孩子大概是年齡相差不大的,也就是說他們家是能夠看出來的,雖然在他們的身邊很少有孩子能夠安靜的看書,但是這些都是需要他們自己去看,并且去聽的。
所以同樣的,他們兩個孩子的反應也是一樣的,對于我的反應,兩個孩子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我的兩個孩子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那天晚上,兩個孩子在客廳看電視,姐姐一邊看電視,一邊聽著姐姐的故事。
兩個孩子的行為迥然不同,姐姐覺得妹妹的表現讓妹妹很不舒服,她也很好奇,想去看看她的玩具是不是挺大的,于是她趕緊跑過去把妹妹抱在懷里,妹妹哭得更大聲。
兩個孩子之間,原本都是和父母同在一個房間里,但是妹妹在客廳玩玩具,姐姐覺得姐姐聲音太吵了,就對姐姐說:“你聲音大一點,我聽不見哦!”
結果妹妹根本不理哥哥,反而慢悠悠地說:“不行嗎?不行!我聽不見你說話了!”
“你到底怎么回事?不聽話?”姐姐對著弟弟大吼大叫。
沒想到哥哥卻回應說:“我不聽,我就要玩!”
朋友把孩子拉到一旁,溫柔地看著孩子。
孩子沒有掙扎,乖乖地跟著媽媽回家了。
在這個故事里,我們能看到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孩子的心理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就像這個孩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的媽媽很強勢,經常對她說“不”,對她說“不”,她還小,只能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們曾經把孩子比喻為了“面具”,認為他的行為是對的,對周圍人的。
但孩子畢竟弱小,不知道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他有強烈的愿望時,他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力量來表達。
我們不能認為孩子的哭鬧是有道理的,孩子的行為是家長默認的,孩子就不會有任何的情緒,孩子哭鬧是情緒表達的方式。
并不是他生氣了打人的行為,因為孩子的行為其實是受了情緒的影響。
這里的情緒并不是指孩子的行為,而是情緒,是一種意識的表達方式。
他的情緒表達方式,會在不同的表達形式上體現出來,
包括他的哭鬧聲、他的哭鬧聲、他的憤怒、他的委屈。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他的表達方式就不一樣,有些時候他的哭鬧聲可能僅僅只是為了引起父母注意。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故意要引起父母的注意,比如你要孩子不要邊做某件事邊玩手機,他肯定會哭鬧不休。
如果是較大的孩子,可能會通過摔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他想要你陪他玩,所以當你在忙,當你告訴他某件事情不順時,你可以明確的告訴他,這件事情是媽媽不喜歡的,然后讓他自己去做,比如他要自己穿衣服,你要自己穿。
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比如他自己吃飯,可以告訴他,媽媽一會過來送飯。
如果你不陪他,他可能要自己動起來,如果你坐在旁邊看電視,他可能會自己拿著飯碗,然后自己吃。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能夠迅速的幫助孩子改善情緒。
你就會發現,孩子情緒問題之所以會反復,其實是因為你沒有及時發現和引導,讓孩子學會了隱藏,只是由于缺少了大人的理解。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