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一天半天都在玩手機,自然也不例外。
尤其是上小學后,盡管在上課時,家長們都在一旁監督,可回到家,又可以玩手機了。
因此,許多家長對于孩子玩手機,都有自己的“妙招”。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有的家長自己舍不得放下,居然就讓孩子去看電視,好讓他們省心。
有的家長一邊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機,一邊自己沉浸在手機世界里,孩子自然會效仿。
言傳身教
如果家長也沉迷手機,對孩子的影響肯定很不好。
例如,你天天打麻將,卻告訴孩子不許看電視,孩子自然不會聽你的話。
你經常看手機玩游戲,卻要求孩子不能看電視,孩子自然會說“不”。
因此,家長不要怪孩子“不聽話”,而是應該反省自己,是否經常看手機、打游戲,是否經常在孩子面前刷手機。
如果有,要及時改正。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所有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能力極強的個體,身邊父母什么樣,孩子就會變成什么樣子。
如果你整天機不離手,追劇看劇,沒空搭理孩子,那也別怨孩子。
但如果你天天抱著手機玩游戲、刷劇,孩子又怎么會不沉迷手機呢?
因此,下班后,請把手機收回。
有了陪伴孩子的時間,才是真正的高質量的陪伴。
因為,孩子需要父母的全身心投入,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親子陪伴。
2.把手機當“玩具”
手機游戲不是洪水猛獸,但也非洪水猛獸,我們需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美國兒科學會(AAP)曾提出:
18-24個月的兒童,建議每次使用電子產品不要超過20分鐘,3歲以上的兒童,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也不要超過1小時。
2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和家長、老師、同學一起商量制定規則。
3歲以上的孩子,要改掉立下的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的使用規則,家長要起到榜樣示范作用,不能自己一邊看電視、玩手機,一邊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這種教育并不科學。
孩子對電子產品的好奇心,你不允許他玩,他就要跟你“斗智斗勇”。
所以,不如把玩手機的規則制定出來,并讓孩子監督執行,這樣才能保證規則的長期執行。
3、孩子鬧脾氣時不嬌慣
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家長不妥協,也不批評,但是立即離開,任由他哭鬧。
這種做法不僅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還有可能會讓他無理取鬧,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在公眾場合哭鬧是沒有用的,讓孩子明白,在公眾場合,哭鬧是不對的。
4、要堅定地堅持原則
面對孩子哭鬧,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堅定地堅持原則,如果孩子已經哭鬧不止,家長可以用堅定而溫柔的語氣說:“我知道你很想再玩一會,但是我們說好了,這個時間必須遵守,你今天你也可以繼續玩,但是如果你想要你更多的時間,你可以選擇繼續玩,如果你還想再玩一會,那我們明天的游戲時間就是10分鐘,如果你能遵守,那么明天的游戲時間就是20分鐘。”
這個時候孩子會選擇先玩再寫作業,如果沒有遵守約定,家長會要求孩子扣除多少時間,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表揚孩子,如果沒有做到就減少玩的時間。
時間觀的培養,可以從一些小事開始。比如把孩子的玩具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當孩子學會走路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等我們一起走,如果他哭,你可以抱他,如果他撒潑打滾,你可以把他抱到臥室里,只要他不打滾,你就放了他喜歡吃的食物。
跟孩子說完“你必須要喝水,不然不讓你玩手機,就不讓你玩手機。”
把這些規矩立好,孩子就會懂得,他不是一個人,媽媽是可以陪他玩的,他沒有權力和任何人在一起玩。他可以自己決定玩多長時間,玩多久,他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衡量。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