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解決孩子厭學的學校
說到河南,其實是很多人在“雞娃”的路上吃到了雞。
這里用一個話來形容一下,就是“千家萬戶 日夜難眠,家不養、家自愁”,想要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拉回來”,我和團妹都因為孩子的厭學,陷入兩難的境地,讓人頭疼不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為什么?
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差,容易讓孩子走下坡路,很難有好的學習方法。而往往,孩子還沒到這個地步,家長就已經開始“急死了”。
于是我開始了“三步走”的計劃。
第一步:先關注孩子的感受
我觀察到,兒子情緒不穩定,又很急著聯系我,并不是想要退學。其實,兒子在學校很痛苦,和我說起了在學校里發生的一些事,但是,面對孩子的感受,我基本是支持的態度。
所以,如果孩子的感受沒有被接納,被理解,被允許,被認可,他才會覺得安全,才會有勇氣去面對困難。
我決定先傾聽孩子的感受,并引導他去直面問題。
我開始做一個理解他的人,耐心地幫助他了解自己的感受。
原來他的感受是不被接納的,當我看到他對別人不禮貌的時候,他的感覺就會不一樣。
當我意識到孩子的這種感受后,我開始更加關注孩子的感受。
“能跟媽媽說說你的委屈了嗎?”
“能,可是我好害怕。”
“那你還有別的辦法嗎?”
“老師還有別的辦法嗎?”
“老師是愛我的,她是希望我的成績好,她會讓我上大學,能有更好的發展。”
孩子不再害怕和父母交流,那是因為他知道無論什么時候,父母都會永遠站在他身邊,給他支持與鼓勵,哪怕遇到困難,他們也會進行鼓勵,而不是一味指責。
當孩子心里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時,孩子的心門就會打開,他們才會和父母分享內心的感受。
“為你驕傲”、“早知道你這么做就行”、“你這個年紀這么不容易”,這些話千萬句話千萬句句貼近現實生活,放在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都是那么的簡單。
但卻很少有父母能夠看到這些話背后的意思,并不是孩子不想溝通,而是他們沒有能力溝通,不敢表達。
孩子為什么不敢和父母說心里話?
因為他們有些話不被父母理解,他們常常會選擇獨自消化內心的苦悶和郁悶,但卻不知道如何向父母傾訴。
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父母一言不合就開罵人,甚至離家出走。而最擔心的事情卻是,父母把他們當成了“不聽話的孩子”,他們就想辦法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讓父母多關注自己,這樣父母才會喜歡自己。
01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不聽話”的行為?
許多父母會覺得這是孩子到了叛逆期,所以才會經常和孩子對著干,但事實上,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已經讓他們有了自我意識。
父母的行為舉止可以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努力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
1.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交流
父母要平和的態度和孩子交流,平等的態度會更加有助于孩子的自我意識的培養。在這個時期,父母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可以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來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2.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在孩子年紀較大的時候,父母可以多陪孩子一起玩游戲,可以經常和孩子講故事,并且時不時的詢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依賴感。
3.保持親子互動
父母不要在孩子的時候用玩手機來打發孩子,一定要多和孩子互動,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會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興趣,會更加愿意和父母交流。
4.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沉迷手機,很多時候是因為缺少了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時候父母就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通過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讓孩子認識到手機的危害,給孩子一定的時間來戒掉玩手機的壞習慣。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