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網癮少年越來越多,而且呈現出低齡化狀態,甚至一些還在幼兒園里,大字不識的孩子們,都會對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產生濃厚的興趣。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的網癮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因為事實恰恰相反,長大后的孩子不僅更容易沉迷網絡,而且會為了上網玩游戲做出一些極端舉動。

孩子為什么容易沉迷網絡?
歸根究底,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控力。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心流體驗,是美國心理學家齊克森米哈里通過對藝術家、棋手、攀巖者等職業人士的觀察得出的結論,主要指人們難以自拔的沉迷狀態。
當人們對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時,他們會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這時他們不僅在工作中能夠找到樂趣,而且能夠獲得自我認同感,這種愉快的心理體驗,就是心流體驗。
當然,這些人在心流體驗中往往能夠獲得好的結果,成為各自領域的領先者。
但是心流體驗并不一定都能產生好的一面,正如孩子在網絡中沉迷一樣,正是因為他們在其中找到了快感,所以才會深陷網絡不可自拔。

如何對抗沉迷?
人們沉迷于某件事的力量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除了網絡之外,人們還會沉迷于賭博、炒股等不良風氣中。
這些和游戲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通過前期的一些蠅頭小利,讓人們一步步的走進陷阱里,最終一失足成千古恨。
想要對抗沉迷,必須讓孩子時刻保持自控力。這就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把孩子拉進現實社會中,讓孩子知道在虛擬世界以外,還有很多精彩等待著他們。

鳥籠效應
1907年,心理學家詹姆斯與其身為物理學家的好朋友卡爾森一同從哈佛大學退休。
詹姆斯在退休后的某一天,突然對卡爾森說,我打賭在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養一只鳥。
這讓卡爾森覺得根本不可能,因為他對鳥根本就沒有興趣。
沒多久,卡爾森過生日,詹姆斯送了他一只非常精美的鳥籠,但是里面沒有鳥。
卡爾森雖然覺得奇怪,可還是收下了禮物,并且把這只空鳥籠掛在了客廳醒目的位置上。
于是每一位到訪客人都會覺得好奇,紛紛詢問卡爾森:里面的鳥是死了嗎?
在解釋了太多次之后,卡爾森終于決定買一只鳥,很顯然詹姆斯打賭贏了,卡爾森成功的陷入了他的鳥籠效應。
其實很多人都會受鳥籠效應的影響,比如孩子原本只是喜歡跳舞,那么父母會為孩子報名輔導班,當孩子看到其他的小伙伴出去參加比賽時,他們就會產生攀比心,也會要求父母帶自己參加。
這無形之中會為父母增加額外的負擔,讓他們在精力和經濟上都有更多的支出。

如何擺脫鳥籠效應,讓孩子戒掉網癮?
1、關鍵是培養孩子控制力
- 讓孩子學會取舍
父母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讓孩子重新對他們的時間進行規劃,生活進行安排。
比如規定孩子每天能夠上多長時間的網,或者是為孩子選擇他們喜歡的書籍,讓孩子用看書的行為取代上網。
也許這在最初并不會特別順利,但是父母態度一定要堅定,在父母堅定態度的影響之下,孩子便會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從而慢慢的向好的方向發展。
- 讓心流體驗用在學習之上
游戲之所以讓孩子著迷,很大原因是因為游戲的即時獎勵,只要孩子每通過一個關卡,就能立刻看到他們付出后的回報。
其實在學習上也一樣,父母可以為孩子設立階段性目標,如果孩子能夠完成,也可以通過適當的外界刺激讓孩子更有學習的動力。

2、找到替換的好習慣
一項行為科學研究指出: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有5%是非習慣性的,而其它的95%的行為都是源自于習慣。
這幾乎也就是說,是習慣,而不是邏輯,決定了我們的一生。
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查爾斯·都希格, 著有《高效的秘密》,同時也是普利策獎獲得者 ,《紐約時報》商業調查記者。
他在這本書中總結了哈佛、麻省理工這些大學的研究成果,也包括寶潔、聯合利華這些著名企業的商業案例。
他發現,習慣的力量無處不在,用好它不僅能夠影響我們自己的人生, 也能幫助一個公司取得成功,往大里說還可以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3、習慣只能被替代
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這就決定了一旦養成習慣,我們幾乎很難去改變。
因為它已經深深的嵌入了我們的大腦之中,就像會游泳的人,即便有十幾年不能接觸水,再次進入泳池時,他們依然能夠游得很好。
只是孩子大腦里的習慣有好有壞,而他們又無法區分,所以只有通過外界的強化和刺激加深他們的認知。
因為習慣的形成是有一個習慣回路的,也就是說我們的習慣是包括了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三個部分。
只要遇到導火索,習慣隨時都有可能爆發,這時我們就要尋找它的替代品。

在習慣的三要素里,行為起主導作用,想要替換習慣,就要改變自己的行為。
因為孩子的行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行為容易產生好習慣,同樣壞的行為則更容易導致壞習慣的產生。
這時我們基本上已經能夠清楚,舊的暗示和獎賞都可以保留,但是慣常行為必須改變。
這時我們可以通過新的獎勵刺激新的行為,這對于新的習慣養成是有利的。
當然有時團隊合作會比一個人單打獨斗更容易讓我們形成好習慣,所以讓孩子融入擁有好習慣孩子的群體,會對他們好習慣的形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培養自控力,找到替換的好習慣,不僅能夠讓孩子戒掉網癮,更是能夠讓孩子更好的面對生活,盡可能的拒絕一切誘惑,保持初衷,做最真的自己。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