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一談網絡、手機就色變,尤其是現在居家期間。在家上網課,網絡使用時間長,更加重了家長們的擔心。長春市第六醫院心理科三療區(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師楊崴說,正確掌握方法,也可以讓孩子享受到網絡、手機帶來的樂趣,且不至于沉迷。
01
家長要先樹立正確認知
家長要先樹立正確認知,因為智能手機和網絡的出現是社會科技進步的表現。如果孩子能夠熟練、有節制地運用網絡,會收獲網絡帶來的好處。
02
了解孩子易沉溺網絡的原因
1.網絡游戲中炫酷的動畫,逼真的場景,引人入勝的情節會對青少年產生強烈的吸引。
2.青少年的大腦發育不完全成熟,缺乏分辨和控制能力,在游戲中得到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使其容易深陷其中。
3.沒形成穩定的“三觀”,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欲望,競爭意識比較強,這些都容易使青少年成為游戲的易感人群。
4.居家期間,學習壓力比較大,上網課時容易產生枯燥、無趣的感覺,使孩子的興趣變得狹窄。如果這時家庭功能失調,家長與孩子交流不足,會促使孩子對手機、網絡游戲的依賴。
03
讓孩子了解沉溺網絡的危害
沉溺手機、網絡的危害有很多,比如:
身體:因作息不規律、飲食不正常,降低孩子的身體免疫力。
心理:一旦游戲輸了或無法游戲時,易出現暴躁、煩躁的情緒。
社交:長時間沉浸在游戲中,家庭關系疏遠了,對生活的滿意度會下降。
學業:注意力不集中,總想著玩游戲,逃課、缺課的情況就容易出現,進而影響學習。
如果先讓孩子了解這些危害,有益于讓其樹立正確運用網絡和手機的觀念。
04
設計使用手機的規則
網課結束后,可以把作業寫在紙上或口頭傳達。如果必須使用手機完成作業,那么需要規定完成作業的時間。時間到了,手機要收起來。如果孩子發脾氣,家長要接納他們的情緒,但規則不能改,從而建立起使用手機的規則。
05
多陪伴 多互動 多鼓勵
讓孩子不沉溺于網絡,家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要盡可能多地陪伴孩子閱讀、游戲,家長需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手機、網絡都是生活的輔助工具。
2.用愛給孩子歸屬感。健康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所以家庭成員平時要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給孩子更多的愛心和耐心,讓孩子有歸屬感。
3.多陪伴、鼓勵和互動。平時忙于工作,沒有那么多時間與孩子共處,此時正是彌補的好時機。居家期間,家長應多與孩子互動、多陪伴、多鼓勵,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當家庭中充滿快樂時,孩子便不會沉溺于手機、網絡中的短暫快樂。
如果孩子長期上網,出現黑白顛倒、負面情緒多,明顯暴躁、消瘦、睡眠不好的表現,應盡快到正規醫院心理科就診。
科普專家
Science popularizer
楊崴,長春市第六醫院心理科三療區(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師、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兒科分會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治療兒童及成人心理問題,能熟練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心理暗示療法,正念行為療法,系統脫敏等心理療法合并藥物治療各種精神、心理疾病。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