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越長大越不愿意和家人溝通,那是因為家長總是站在強勢的角度施壓,并沒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溝通。
父母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和孩子有著親密無間的關系,但是近幾年來,很多家長咨詢我們的時候都說,和孩子的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了,孩子越來越難溝通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家長長久以來對孩子錯誤的溝通方式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為什么孩子就是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1、批評、斥責:在時間緊迫的情形下,父母常常會因為孩子沒達到自己的期待而動怒,斥責孩子:“你怎么動作那么慢!皮又癢了是不是?”
2、自以為是:主觀性強的父母在孩子遇到什么情況時,總是自做主張為孩子下定論:“你一定是功課沒寫完,要么就是和別人打架了,才不敢去上學,是不是?”讓孩子覺得百口莫辯、有口難言,或覺得挫折、不被了解,而懶得理父母。
錯誤的教育方式以及與孩子錯誤的溝通方式會帶來哪些后果,家長你清楚嗎?為什么孩子就是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1、孩子做事分不清主次。家長喜歡嘮叨,一會說這件事很重要,必須要做;一會又說那件事重要,必須要做。到頭來讓孩子會覺得,也分不清哪件事重要,哪件不重要,好像都很重要。
2、孩子會產生對父母厭惡的心理。有些家長總喜歡把一件事情反復的強調給孩子聽,盡管孩子表示自己已經知道了,家長還是要經常給孩子提醒。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一定的厭倦心理,如果小孩正處于青春期的話,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厭惡的心理,使親子關系變得比較僵硬。
家長應該怎么和孩子溝通才能增進親子關系呢?為什么孩子就是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1、鼓勵孩子的話語。父母與孩子溝通時,父母要多說一些鼓勵孩子的話,這樣會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也會讓孩子與他人溝通時,養成說文明語的習慣,而不是“臟話連篇”。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話語對人們心靈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況且孩子的心靈又是如此的單純和脆弱。好好說話,好好溝通,加深親情,幸福家庭。希望家長們在孩子遇到問題或犯了錯誤時,好好與孩子交流溝通。
2、使用以“我”開頭的句子:例如,我們對孩子說:“當你不聽我的話時,我會感到失望。”這句話比起說“你在這種情況下很粗魯”,會更明智、更有影響力。后者將他置于捍衛自己的角落,而前者則側重于不對他發出指責而強調其行為我們的影響。為什么孩子就是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3、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合理。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資質和潛能,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有良好的發展,那么現在開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來為孩子選擇學習的內容,停止逼迫孩子進行一些活動。了解來自于觀察,例如:孩子對音樂聲特別敏感,聽到音樂聲就特別興奮,平時能模仿不同的聲音,對音階的掌握很準確,喜歡各種樂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樂方面有很大潛能,可以和孩子進行商量讓他參加音樂類的學習。
影響親子溝通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家長太焦慮,同時錯誤的教育方法以及溝通方式,雙方缺少邊界,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要想改善親子關系,要建立好邊界,父母控制好情緒,避免過度焦慮,改善教育方式和學習溝通技巧,更好的和孩子平等溝通。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