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中厭學不去學校怎么辦?作為家長應該怎么辦?
家長:孩子上初二了,厭學怎么辦?作為一名中學生的家長,我家孩子初一,在初一的時候還是很優秀的,在初一下學期開始厭學了,在去學校的路上就非常抗拒,最后因為班主任的勸說才停學。現在馬上中考了,我想孩子也應該明白了,為什么不愿意去學校。
為什么會這樣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一,孩子在學校里受了很多委屈,不能把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都表達出來,她是有壓力的。這種壓力是無形的,不被父母覺察的。
第二,孩子在家沒有地方發泄情緒,在學校的時候沒有辦法宣泄,她就會把所有的委屈和壓力都傾瀉到父母身上,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
第三,孩子學習壓力太大,沒有時間跟父母互動,她就會通過玩游戲來尋求幫助,孩子在游戲中釋放壓力,通過游戲的方式,釋放自己的壓力,釋放自己的壓力,放松自己的情緒,釋放自己的情緒。
第四,孩子的內心太虛弱,沒有能量,需要通過玩游戲來緩解。
第五,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孩子需要通過游戲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
我們發現很多孩子沉迷游戲都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父母忙于工作,回到家也只顧著玩手機,很少跟孩子有情感的溝通交流,這就導致很多孩子把沉迷游戲的原因歸結到游戲本身,從游戲本身來逃避現實生活的壓力,尋求內心的落差,最后的報復性地通過游戲來發泄情緒,逃避現實中的問題。
現在的孩子不像我們小時候,沒啥事都是父母包辦,上了大學,更多的是要自己學會如何生活,可父母就是完全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他們一樣,就像籠子里的鳥兒,在籠子里飛不起來,最后還是自己摔傷了。
一個家長長期把孩子的學業失敗,歸咎于孩子自己身上,其實是對孩子的不信任。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長的信任,但很多時候,家長的信任往往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家長不信任孩子,孩子會為了得到家長的信任,不斷做出防御、偽裝和欺騙。
家長在信任孩子的同時,也要信任孩子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
與孩子做朋友,和孩子做朋友,孩子才愿意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告訴家長,家長才能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2、家長要先學會聽孩子說
孩子,很多時候,是把家長當作自己的“伙伴”,而不是把家長當作“權威”,對待事情的態度,和家長平等相待,當成朋友以后,自然就不會有抵觸心理了。
如果家長總是一味地認為孩子的想法幼稚和錯誤百出,一味地打壓孩子,那么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信任,從而抵觸心理,家長的做法也會被孩子所看到。
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3、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想法,如果我們總是想要孩子能聽我們的想法,就一定要在傾聽孩子的時候,而不是打斷孩子的話,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很不舒服,家長也會很難受。
家長可以用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孩子愛聽收音機里的音樂,家長就可以與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的孩子并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來,家長要有原則和底線,不可因為孩子的軟磨硬泡就心軟退讓。
第二,孩子會因為沒有得到滿足而厭學。
不少家長在看到孩子厭學的表現時,因為心里著急,會對孩子說教,比如:
“不好好學習,將來怎么能有好工作?”
“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怎么能有好工作?”
“你再玩游戲,你的未來就毀了!”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在父母這種話語里,慢慢變得自卑,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
這時候,家長要冷靜地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但是,有的家長會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孩子只有滿足自己的意愿才能做事。
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可能會表現得像個小大人,但是,他們已經開始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也有自己的是非觀。
倘若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那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開始認為自己是不被父母所認可的,而不是被父母所尊重的,于是孩子就會變得叛逆,更不聽話。
2、不尊重孩子
孩子小時候,他們對父母是有很強的依賴感的,而這種依賴感,也會通過父母的表現去傳導給孩子。因此,父母不能只用嚴厲的對待孩子的行為表現,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允許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當孩子開始自己的想法時,孩子就會表現出自己的想法,這時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足夠的信任,不要對孩子的決定強加于孩子身上。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