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小學生偷玩手機充值游戲,竟然刷掉……(小學生偷錢充值游戲)
來源:合肥警方
暑假來臨
學習或是休閑
青少年們都會頻繁接觸電子設備
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
用家長手機大額充值游戲
一直讓家長們十分頭疼
近日
一熊孩子暑假在家玩游戲
在游戲內充值4000余元
所幸民警及時相助
為家長挽回損失
熊孩子玩游戲充值數千元
媽媽無奈報警求助
7月2日,廬江縣公安局龍橋派出所接到市民陶女士求助,稱其孩子手機玩游戲偷偷充值數千元錢,請求民警幫助。
經了解,陶女士的兒子今年11歲,暑假在家以查看老師布置的作業為由拿到了媽媽的手機,并用媽媽的個人信息注冊了某款游戲賬號,通過手機里的微信余額多次進行游戲充值,用于購買游戲皮膚和道具等,總計花費4000余元。
了解情況后,民警配合家長對男孩進行了批評教育,同時協助陶女士提交了相關申訴材料,辦理退款申請。當日下午,陶女士成功收到了游戲平臺的退款通知。
近年來
隨著網游游戲以及各類視頻平臺不斷發展
未成年人網游充值
網絡主播打賞事件頻頻發生
那么
這些錢事后是否能要回來
是家長們關心的問題
未成年人充值游戲
家長是否有權要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按照上述規定,八周歲以上的孩子為游戲充值的,需要經家長的同意,追認,充值行為才有效。如果是八歲以下孩子為游戲充值的,需要由家長實施,孩子自己充值是無效的,游戲公司也要退款。
未成年人游戲“氪金”
家長可以這樣維權
1.工信部/消費者協會
對于未成年人充值游戲,平臺不予退款,我們可以去工信部和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投訴前,我們需要保存好充值記錄、游戲行為的實際使用者身份、確認游戲賬號的實際控制權等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投訴維權。
2.消費保投訴平臺
消費保投訴平臺是中國電子商會旗下消費服務保障平臺,用消費保進行投訴,也較為符合我們的互聯網習慣,在微信小程序能進行投訴,后續會有投訴專員跟進你的投訴問題。
在消費保平臺投訴。微信小程序搜索“消費保投訴”,進入小程序后點擊【投訴】提交相關的投訴信息即可;
投訴進度查詢:進入投訴小程序>點擊我的>點擊我的投訴
3.12315投訴
可以通過撥打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進行投訴,購物者之間的糾紛屬于12315的業務范疇。
警 方 提 醒
1.暑假期間,可以幫助孩子選擇健康的娛樂方式,控制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合理安排游戲和學習的時間。
2..若家中有玩網絡游戲的孩子,應督促其進行未成年人實名制登記,妥善設置和使用防沉迷功能。
3.務必保管好支付密碼,盡可能采用指紋支付或者面部識別的支付方式,減少未成年人使用的可能性。
4.父母應當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和社交觀念,同時要妥善保管自己的賬戶、密碼、身份證等重要信息,或者將手機調為青少年模式,避免孩子有支配大額金錢的機會。
來源 | 綜合自網絡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