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一場炮戰,決定了以后中國與臺灣的走勢,炮打金門,在毛主席的戰略中是極具智慧的手筆,這一戰,給美國上演了一出好戲,讓美國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戰略家,這也是美國很難看透中國的根本所在。
今天歷史求知所就來帶大家一起了解發生在1958年的金門炮戰。新來的朋友可以先點個關注,既方便回顧往期,又不錯過之后的精彩內容。
炮打金門當時的世界局勢
1958年7月,中國東南沿海正在遭到臺風的侵襲,當時時任中國解放軍福建軍區政委的葉飛正在和官兵們一起與百姓共同救災搶糧。就在他們忙得不可開交的情況下,一個通訊兵找到了葉飛,通知他馬上找到一部保密電話,與北京總參作戰部聯系。葉飛聽到后,知道將會有大事發生,不敢怠慢,馬上趕往了軍區的作戰室,一到作戰室,值班的參謀長就趕忙遞過來了一部保密電話。
葉飛
給他打電話的是中國中央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王尚榮,王尚榮向葉飛下達了中央的命令,按照中央指示,毛主席命令由你指揮炮打金門。葉飛楞了一下,按照正常情況指揮作戰應該是軍區司令員的任務,毛主席為何要指名身為政委的葉飛來干這件事情呢?事后大家才知道,當時時任福建軍區司令員韓先楚患上了急性肝炎,在北京304醫院進行治療。
說到炮打金門,在1949年10月24日,葉飛就曾經指揮渡海進攻金門的戰斗,葉飛帶領部隊在金門島苦戰三個晝夜,但是因為當時中國海上力量薄弱,軍隊的后勤補給也跟不上,國民黨在金門拼命抗擊,我軍在金門吃了敗仗。再到后來朝鮮戰爭爆發,全中國的重要物資與兵力全部側重朝鮮戰場,再加上美國的航母也開到了臺灣海峽,解放臺灣就此告一段落。
在朝鮮戰爭結束后,葉飛調集了從朝鮮戰場上下來的部隊,部署在金門的對岸,1954年9月3日,解放軍調集了數百門大炮炮擊金門,一時間金門島上硝煙彌漫,國民黨部隊并沒有及時用炮兵回擊,而是使用空軍轟炸。中國解放軍與國民黨開始了一場與空軍的對抗,在這期間,一共擊毀空軍飛機12架,擊傷42架,給國民黨空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這兩次戰斗的指揮,都是由葉飛領導的,對于同金門部隊的作戰,葉飛也是非常有經驗的。對于金門的地形,與戰略部署他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他并不明白的毛主席在這個時候炮打金門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一個小小的金門島,到底在這背后有什么重要的關聯?
1949年中國解放軍與國民黨精銳部隊展開了大決戰,4月21日,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天塹,一舉突破了國民黨的長江防線,毛主席命令三野部隊迅速突破分割包圍,不要給對手喘息機會,迅速出兵占領福建,做好準備,一舉解放福建廈門。
而這時的蔣介石宣布下野,也為自己找好了退路,那就是保住福建,退回到臺灣,希望有朝一日反攻大陸。
最后在解放軍的不斷攻擊下,福建的大部分軍隊退回到了金門島,金門島只有120平方公里,這是國民黨的最后負隅頑抗的堡壘之戰。金門島特殊的位置使得毛主席與蔣介石對這個地方都十分的關注。
蔣介石宋美齡
金門處于廈門的出海口,是重要的咽喉要道,金門島能夠作為保護臺灣島的陣地,金門島保不住,就守護不住臺灣島,等到有一天蔣介石想要反攻大陸,金門島還可以作為反攻大陸的前沿陣地。當時中國解放軍海軍力量薄弱,葉飛帶領的部隊在金門島上完全被國民黨的海軍與空軍斷掉了后勤補給,根本無法完成對金門的解放,后來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航母開到了臺灣海峽,中國海軍更沒有機會在金門進行抗爭。
1954年12月份,美國與臺灣簽訂了《共同防衛條約》,臺灣受美國保護,為了表示自己的強硬態度,美國在簽訂條約時表示,美國會盡力保護臺灣,甚至不惜動用原子武器。這些狠話甩出去,安慰了蔣介石也安慰了跟隨美國的一眾小弟,但是在毛主席眼里,美帝國主義一直都是“紙老虎”,美國的把戲,毛主席看的一清二楚。
毛主席很清楚地看明白了,美國才不會為了臺灣的利益發動核武器戰爭,這只是美國給他的一眾盟友吃寬心丸。在1955年,中國同美國在萬隆會議上進行進一步的商談,雙方同意以和平姿態解放臺灣,美國方面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在波匈事件之后,美國對華的態度大變,聲稱要消滅一切社會主義國家,臺灣也在抓緊準備,在金門與媽祖調集10萬國民黨部隊,在中國大陸使用國民黨空軍投放大量的傳單,空投了不少的特務,甚至還在福建沿海地區進行轟炸,對于國際局勢的風云變幻,蔣介石的種種舉動,毛主席早已有了主意。
毛主席
毛主席決定要炮打金門,戳破美帝國主義的紙老虎,當時的毛主席很好的預料到了,美國內部的一些聲音,會讓蔣介石放棄金門、媽祖,退守臺灣,進行獨立。但是蔣介石一再反對,表示一旦他退兵,解放軍就會發動攻擊,蔣介石不斷搞動作的行為,也被毛主席看透,祖國不能被分裂,國共兩黨之間的戰爭是自家的事情,毛主席決定盡快炮打金門,阻止美國想要分裂國土的念頭。
炮打金門,最高打出一分鐘1500發炮彈
身在前線的福建軍區指揮官葉飛在聽到命令后抓緊時間進行作戰準備,當時正是臺風季,福建方面準備得十分艱難,一方面要對抗大洪水,另一方面還要對所有的作戰基礎設施進行加固,好在這些從朝鮮戰場上下來的英勇戰士,經過朝鮮戰場上的烈火考驗后,視這些困難于無物,勇敢堅韌,很快完成了準備工作。
同時國民黨部隊也在積極調集部隊,在金門馬祖一線調集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所有的能戰的軍官也都調到了一線。統籌這次戰爭的一線作戰指揮就是蔣介石的嫡系,胡璉,胡璉在1949年與葉飛在金門打過一仗,由于胡璉的即使補充,葉飛在金門島上吃了敗仗,這次狹路相逢,兩邊都摩拳擦掌。
胡璉
對于炮擊金門,毛主席也是有一些顧慮,在解決中國領土紛爭的問題上,國家主權不容商議,但是當時臺灣海峽還有美國的海軍艦艇,萬一打到了美國的艦艇,就會從中國的內政問題變成為國際問題,美國也不會善罷甘休,在經過一再的考慮后,毛主席當時也沒有想出很好的辦法。
只打蔣艦,不打美艦,這條命令,就這么從部隊上傳了下去,但是槍炮無眼,誰也不敢保證就一定打不到美艦。但是作戰命令與作戰安排已經下達,也就只能開打,8月23日17時30分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炮擊金門這一震驚世界的一戰打響。
金門炮擊一打響國民黨方面就有三位軍官被炸死,其中還有兩位重傷。解放軍在金門前線調動炮軍與大范圍運送物資,國民黨方面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在一開始國民黨還是損失了三名軍官,這就不得不說,國民黨的大意防范,使他們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胡璉根本沒有預料到解放軍會突然發動攻擊,當時胡璉正在跟俞大遒吃飯,胡璉反應快,趕緊跑到地下工事躲避,俞大遒后來被救起,險些死亡。解放軍459門火炮在15分鐘之內,打出來2萬多發的炮彈,打的炮管都變紅。
金門陣地一片火海,電話線全部炸斷。在解放軍暫停炮擊的五分鐘時間內,國民黨炮軍少量部隊也在進行反擊。但是緊接著,解放軍就開始了第二波炮擊的準備,火力壓制國民黨的零星炮擊反擊。
在炮擊過后的的兩個小時的時間里,第三輪炮擊解放軍只發射了少量炮彈,主要針對出來搶修與營救傷員的部隊。在這三輪炮戰打完后,當天的任務全部完成,國民黨方面死傷超過600人,其中不少是軍官。
當天夜間蔣介石應該會聽到消息,但是在第二天在國民黨會議期間,有人向他匯報的時候,他卻說了三個“好”,這是為什么呢?被人打了還說好?這是氣糊涂了嗎?并不是,這樣一來,蔣介石就可以向美國要援助,要求美國幫助臺灣協防中國,果然美國隨即調集了艦隊到了臺灣海峽。
蔣介石
炮打金門后,提出領海問題
在炮打金門后,毛主席決定停止炮打金門三天,然后發布了一項重要的聲明:中國的領海線是12海里,這為中國在海上維護自己的海洋權益打下了基礎。炮打金門的目的一是解決臺灣問題,第二是要解決中國的領海問題,金門的位置正好處于中國的領海線以內,中國用這次的炮打金門,向外界宣明了領海線的位置。
在炮打金門的過程中,出現了很有趣的一幕,在對美蔣聯合艦隊轟擊的時候,我們軍隊的命令是只打蔣艦,不打美艦,但是當時誰的心里也沒底,槍彈無眼,但是前線部隊也沒辦法,只能按照命令,盡量避開美艦。當時的炮擊打到了國民黨的戰艦美樂號,船體被炸成兩截,美珍號被炸殘,船上滾滾濃煙。
被打傷的兩艘軍艦,頻頻向美國軍艦求救,請求支援。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美國軍艦在發現炮擊之后,馬上調轉方向,急速向料羅灣以南的外海上駛去。根本就不管挨打的國民黨軍艦。后來葉飛回憶此次戰爭,說:“我們炮聲一起,美國軍艦就跑掉了,我們在監控錄音里聽到蔣介石那邊的談話,都在問我們受到炮擊了,朋友呢?回答:什么朋友啊,早跑了!”
總結
毛主席的這一仗一石三鳥
其一,解決了臺灣的問題,讓臺灣分裂獨立再無可能。
其二,解決了中國的領海問題,大炮的范圍之內,就是領海的范圍,向世界宣示,中國領海不可侵犯。
其三,戳破了美國紙老虎的面孔,讓世界上其他國家看到美國的真實面孔,打滅了美國的囂張氣焰。
毛主席的這一步雖然是一步險棋,但是毛主席很好的控制住了局勢的發展,此一戰決定了中國對外的整個局勢的發展,為中國解決臺灣問題、海洋問題打下了基礎。偉人的戰略深遠英明,這一戰奠定了中國幾十年的發展基礎。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本期的朋友就點贊評論關注支持一下吧,咱們下期再見。
參考文獻:《金門戰役,紀事本末》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