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來源: CRI EASY FM
苔
袁枚
白日不到處,
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Mosses
Yuan Mei(許景城 譯)
Where sunshine’s hidden,
Youth comes unbidden.
Mosses bud like rice,
Yet bloom like peonies.
翻譯:
太陽照不到的地方,雖然很陰暗,但是苔蘚卻煥發出勃勃生機,因為它有自己的青春。苔花開的像米一樣小,卻像花中之王牡丹一樣高傲綻放。
賞析:
這首詩《苔》是袁枚創作的一首詠物詩。這首詩生動地表現了青苔生長的特性,詠嘆他受本性和境遇的種種限制,表達了對不能夠得到陽光照耀,卻兀自執著生長的青苔所表現出的同情和悲憫,以及對生命的尊敬和敬畏。此詩借物言志,歌頌了苔花的不屈,自信的精神。
雖然太陽照不到我,雖然我地處陰暗潮濕的地方,但我依然有我的生命,依然有我的青春。雖然我的花開的太小了,像米粒一樣,但是我有蓬勃的花朵,我花朵的生命、花朵的青春,也像牡丹一樣,毫不遜色。
苔蘚生活在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沒有陽光普照,沒有溫暖的環境,也缺乏別人的關注,但是它卻能在這樣的環境里旺盛地生存著。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卑微如塵土,但我們仍然要努力活著,努力散發光芒……
生命的意義在于盡情的綻放自己,勇于追求內在的自我超越,生命無輕微。
注:苔癬植物都不會開花。苔蘚植物屬于孢子植物,不開花,不結果,沒有種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詩中說苔花,應是指孢子體,但這不影響我們學習欣賞這首詩。
袁枚出生于1716年,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和美食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長寫詩文。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江蘇,先后于四地共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聲望,但仕途不順,無意吏祿。 乾隆十四年(1749年),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袁枚倡導“性靈說”,主張詩文審美創作應該抒寫性靈,要寫出詩人的個性,表現其個人生活遭際中的真情實感 ,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并稱“性靈派三大家” ,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 。文筆與大學士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經典永流傳-《苔》
袁枚最經典的10首詩詞,月下吹笛,雪照明窗,第一首就讓人驚艷
清代大詩人袁枚10首經典詩詞:
1、最有童趣的詩:《所見》
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最發人深省的詩:《馬嵬》
馬嵬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3、最浪漫雅致的詩:《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
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訪秋士,先聞水上音。
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
響遏碧云近,香傳紅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濕衣襟。
4、最豪邁的詩:《獨秀峰》
獨秀峰
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級登其巔,一城煙水來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
5、最唯美清新的詩:《十二月十五夜》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6、最激勵人心的詩:《苔》
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7、最滄桑感慨的詩:《湖上雜詩》
湖上雜詩
葛嶺花開二月天,游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游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8、最高昂的懷古詩:《荊卿里》
荊卿里
水邊歌罷酒千行,生戴吾頭入虎狼。
力盡自堪酬太子,魂歸何忍見田光?
英雄祖餞當年淚,過客衣冠此日霜。
匕首無靈公莫笑,亂山終古刺咸陽。
9、最可人的春風詩:《春風》
春風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10、最凝重的詩:《謁岳王墓》
謁岳王墓
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
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