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三大主力會師(油畫)
蔡亮、張自嶷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三大主力會師》是畫家蔡亮、張自嶷在1977年合作完成的油畫,藝術再現了紅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會師陜甘的宏大場面。畫面上,三軍將士緊緊相擁,喜極而泣,眼前是久別重逢的互訴,遠處是軍民興高采烈的呼喊……無不傳遞出這來之不易的勝利的喜悅。
藝術再現長征勝利時刻
歷史的輾轉曲折,充分表明中國工農紅軍堅不可摧。1936年10月9日,紅四方面軍指揮部到達甘肅會寧,同紅一方面軍會合。22日,紅二方面軍指揮部到達甘肅隆德將臺堡(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合。至此,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
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它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肩負著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斗爭的新的偉大進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油畫《三大主力會師》以渾厚壯闊的畫面表現了這一令人激動的歷史場面:在這片具有陜甘地區地貌特征的土崗上,紅軍戰士們奔跑著、相擁著,歡聲笑語,群情激昂,營造出一片“三軍過后盡開顏”的歡聚景象。動態的構圖,紅與灰的暖色調,晴朗明亮的光線,尤其是其中主要人物歡快喜悅的表情和動態,既增強了畫面的藝術感染力,也體現了畫家的巧妙構思與精湛功力。
畫面整體構架節奏動勢強烈,最令人矚目的是那迎風飄揚、被戰士高高舉在手中的三面紅旗,上面分別標明紅一、二、四方面軍,使得主題鮮明的畫面氣氛熱烈活躍,充滿了歡樂與希望。
畫面中心上方,以三位緊緊擁抱在一起的紅軍將領代表著紅一、二、四方面軍,畫面右方為原地休整、軍服整齊的紅一方面軍,左方與下方則為拉著戰馬、扛著機槍的剛剛到達的紅二、四方面軍,不少戰士背著斗笠,穿著羊皮襖,風塵仆仆。由右而左、由左而右及由下而上的三股人流向心匯聚,旗幟與軍民構成左右向心式的勝利大會師場面。
在中心畫面里,與上方三位代表性的、背著盒子槍的紅軍指戰員呼應,左下方為三位扛著步槍、背著斗笠、穿著背襖的相擁互訴的紅軍戰士,右下方則為一位頭扎羊肚毛巾的老赤衛隊員興奮地將紅軍小號手高高舉起,緊挨一旁的是笑意盈盈、挽著干糧筐的紅衣女孩。
三組九人構成了穩健的三角形內構。內構中間則安排了兩位相向奔合的青年紅軍戰士,使得整個畫面的動勢既穩且強。
作品猛烈的陽光感的塑造,令人物的動態和形象更顯個性,強烈的明暗對比牢牢地吸引住觀者視線。這正是蔡亮所擅長的充分調動“光”和采用了光塑造“形”的藝術形式。因此,我們在畫面上看到了被光照亮的人物輪廓生動凸顯,背光的部分則連成一片隱蔽在陰影之中。這種強烈的明暗對比,反襯出明快的氛圍和歡笑的人群,使觀者仿佛也置身于歡樂的隊伍之中。
革命歷史題材的寶貴探索
蔡亮、張自嶷都是擅長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畫家。他們精于將藝術的激情與銘記崢嶸歲月融為一體,在創作時精于整體構思、場景再現與構圖組織。在《三大主力會師》這張表現眾多人物的作品中,畫家通過描繪人物的面部表情、道具裝備,塑造人物的形象和動態,將畫面中的二三十位紅軍戰士刻畫得各具性格,我們驚嘆畫家深厚扎實的藝術功力。這幅作品甫一問世,就引起了各方關注,好評如潮。
作為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代表人物,蔡亮和張自嶷一生創作了大量的紅色經典作品,如《延安火炬》《棗園來了秧歌隊》《銅墻鐵壁》《南泥灣》等。他們不但長于在畫面上調動千軍萬馬,更不斷地在革命歷史主題創作的敘事結構、英雄形象塑造以及技法表達方面做出寶貴探索。這令他們的作品在富含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具有重要的革命歷史價值。
“蔡亮的《延安火炬》就是我們藝壇的火炬。”“看蔡亮的油畫,不僅喚起我們對革命年代的回憶,而且使我們感受到中國人的智慧和膽識。”大家對他們的創作高度評價。
堅持走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是蔡亮、張自嶷在藝術生涯中始終遵循的創作原則。藝術家以尊重歷史的態度,在堅守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的同時,將歷史素材與自己所處的時代緊密結合,以革命浪漫主義情懷展現藝術風格。
在新中國的美術史中,有一批像蔡亮、張自嶷這樣的老一輩藝術家,他們追求歷史的再現,追求在藝術創作中體現崇高的精神。由此,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從這些老藝術家創作的一件件紅色經典作品中,重溫一個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接受一次次“視覺長征”的洗禮。
(作者林藍為廣東畫院院長,卜紹基為廣東畫院專職理論家)
經典回放
油畫《三大主力會師》表現了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經過生死考驗,像三股洶涌澎湃的洪流,以不可阻擋之勢匯聚陜甘,戰士們相聚時的喜悅之情。作者扎實的造型功力和精湛的油畫技法增添了畫面的藝術感染力,人物組織節奏分明,形態準確生動,表情豐富傳神;動態的構圖,灰暖的色調,明快的光線,營造了一片歡樂的景象;精準概括的用色,氣息貫通的用筆,與該畫歡慶的主調十分和諧。這都使得作品既有“萬水千山只等閑”的昂揚和豪邁,又有“三軍過后盡開顏”的浪漫和歡欣。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