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原文】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敝灰覀兝喂虡淞⑷祟惷\共同體意識,攜手努力、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就一定能夠讓世界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17年1月17日)
【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
【原典】
智不足以為治,勇不足以為強,則人材不足任,明也。而君人者不下廟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釋義】
《淮南子》為漢代雜家代表作,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說的精華,《主術訓》是其中論述如何治國理政的重要篇章。這段話的意思是,治國者身在廟堂之上,卻能遠知四海之外,是因為善于以事去知曉更多的事、善于用人去了解更多的人。所以,積聚集體力量,就能無往不勝;集思廣益做事,就能無所不成。
“積力”和“眾智”,強調的是集體的力量和群眾的智慧——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老子》說“執大象,天下往”,要秉持大道、要集合眾力,便能歸于同心、便能趨于同道。而力量專一,力道中正,這正是中國作為一個有著如此幅員遼闊的國土、如此多樣民族文化的國家,能夠坐中懷遠、輻射遠近、保天下太平的原因——居廟堂之高而能夠運籌帷幄,是因為江湖之遠都眾志成城;擁九州之廣而能夠江山穩固,是因為小家之內在眾擎易舉。正如小河雖水流跳脫、河道方向不一,卻終能積流成海,最終源源不斷、生生不息。這種感召和呼喚集體的力量,就是中華文化中精純而簡約的智慧。
歷史的發展,是對這一古老中國智慧的最好注腳。揚雄在《法言》中分析了漢王劉邦打敗西楚霸王項羽的原因:“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用來批駁項羽“天之亡我”的抱怨。劉邦的勝利在于善于采納眾人的建議,眾人的建議凝聚了群體的力量。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才是他取勝的關鍵。司馬遷特意將漢初重臣劉敬、叔孫通等人的傳記合寫,感慨地說:“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顿Y治通鑒》也專門記載吐谷渾可汗慕容阿柴令諸子折箭的故事,教誨世人:“孤則易折,眾則難摧。”唐代貞觀初年,李世民敕令編輯《群書治要》,要求“務乎政術,存乎勸戒”,專門選錄了《主術訓》中“積力之所舉”這一句作為治國箴言……到了近代,“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是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歷史經驗——家國的峰巒能有多高,是由眾人的高度壘成;民族的圖騰能有多強,是靠眾人的智慧結晶。集合眾力,集成眾心,則無往不利,無事不興。
今天,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讓砥礪前行的中國闖過歷史關口,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照進現實,新的長征需要匯聚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p>
【舉一反三】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強調的是集體、團結的力量,與之意思相近的古語典故和民間諺語還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經典——
1.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
出處:《三國志》
釋義:有能力夠使用大家的力量,那么對于天下也就沒有什么不可戰勝的了;有能力使用群眾的智慧,那么即便是先賢圣人也沒有什么害怕的了。形容能充分發揮和利用眾人的智慧和力量,就會所向無敵。
2.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
出處:《呂氏春秋》
釋義:招是指射的目標、箭靶。一萬人拿著弓箭,共同射向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沒有不被射中的。
3.上下同欲者勝
出處:《孫子兵法》
釋義:為了共同的目標上下齊心的人能成功,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意為只要官民有著共同的追求和目標,齊心奮戰,共赴時艱,就能出奇制勝。
4.民齊者強
出處:《荀子·王制》
釋義:人民齊心協力,力量就強大無比。意為民眾齊心協力可以變得很強大,強調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5.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出處:《默觚下?治篇八》
釋義:一個人把東西舉起來很困難;許多人一塊行走,則容易走快。強調的是合作的力量、團結的力量。
6.人心齊,泰山移
出處:《古今賢文》
釋義:形容只要人們的心往一處,共同努力,就能移動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發揮出極大的力量 。
7. 合則強,孤則弱
出處:《管子》
釋義:關于國家輕重強弱的形勢問題,各諸侯國能夠聯合起來就強大,彼此孤立就弱小。
8.二人同心,其力斷金
出處:《易經》
釋義:兩個人同心協力,那形成的合力似有斬斷金屬之巨效。
9. 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
出處:“獨木不成林”出自漢代崔骃的《達旨》,“單絲不成線”出自元代雜劇《連環計》
釋義: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一根絲絞不成線,比喻個人力量有限,辦不成大事。
10.眾人拾柴火焰高
出處:民間諺語
釋義:眾多人都往燃燒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除了上述這些古語典故,你還知道哪些?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