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小國,吳王僚就是吳國的君主,在吳王僚死后,吳王闔閭繼位成為新一任的吳國國君。在古代王位的傳承都是世襲制的,也就是同門之中相互傳承,不過最常見的都是父子相傳,那么吳王僚和吳王闔閭是父子關系嗎?王位繼承素來講究法統的,吳王闔閭王位基于何種法統呢,吳國朝堂認可嗎?
吳王僚和吳王闔閭什么關系?
說起兩位關系,還得從吳王壽夢聊起。壽夢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眛,四子季札。其中,季札知書達理,為人寬厚仁慈,壽夢非常喜歡他。公元前561年,壽夢病重,臨終前,把季札叫到身邊說想讓他繼承王位。卻遭到了季札的拒絕,他說:“自古以來就有禮制規定長子繼位,您不能因為父子感情,破壞了老祖宗立下來的規矩啊!”
壽夢拗不過兒子,只好把王位傳給諸樊,代理行政掌權。但留下遺命:“兄終弟及,依次相傳”,他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季札繼位。次年,諸樊服喪期滿,他想完成父親的遺愿,于是主動提出將王位讓給季札。沒想到季札還是拒絕了。
吳國人堅持擁立季札,他便拋棄家室跑去鄉下種地,此事只好作罷,諸樊繼承王位。諸樊登基后,一直在思考:”若是我活到很大歲數才死,按次序傳位,四弟還能繼承王位嗎?”于是想了一個辦法,他親自帶兵攻打楚國,結果戰死沙場。
大臣們按照壽夢的意愿,立余祭為新王。余祭知道兄長戰死疆場的真正原因,他也效仿哥哥的做法,親自帶兵攻打越國。最終打了勝仗,余祭卻讓越國的俘虜刺死了。余眛一直很敬重季札,故也不肯登基,堅持讓位給弟弟。沒想到,季札以死相逼,余眛只好繼位。期間,他采納季札的建議,停止戰事,安撫百姓,和各國友好相處,吳國過了幾年太平日子。
公元前527年,余眛身患重病,臨終前,他重申父兄之命,讓季札繼承王位。季札再次拒絕了他,還逃到了邊邑延陵躲藏起來。
壽夢的四個兒子,都是重情重義、大公無私之人。若后世能以他們為榜樣,也不會發生那么多殘害手足、弒父的悲劇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吳國的大臣們只好讓余眛的嫡長子繼承王位,改名僚,是為吳王僚。吳王闔閭的父親是壽夢的長子諸樊,吳王僚的父親則是三子余眛。所以吳王僚和吳王闔閭就是堂兄弟的關系。
提供一張價值1億吳國末代世系圖:
吳國末代世系
按理說余眛死后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啊,為什么后來會有闔閭派專諸刺殺吳王僚的事情呢?
闔閭為什么派專諸刺殺吳王僚?
前面說了吳王僚和吳王闔閭的關系,兩個人為堂兄弟,但是作為弟弟的僚卻在他前面登基稱王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僚的父親當年沒有將皇位傳給他的四叔季札。所以僚便取代了季札成為吳國國君。這一點讓闔閭非常不滿,本來他們的父親都是一個一個傳位的,而他的父親是第一個做國君的人,而父親的兄弟都依次坐過王位了,那么現在應該輪到第一個繼位的諸樊的兒子來繼位才是道理啊。
但是事情偏偏沒有按照這個順序來,所以闔閭對吳王僚懷恨在心,一直想要除掉他。這就是闔閭會上演專諸刺王僚的原因。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殺掉吳王僚,自己來取代他成為吳國國君。
專諸刺王僚
吳王闔閭成為吳國國君并且將吳國發展壯大,但是他弒君殺弟的事情也不可否認,這個事情說起來是有點無情殘忍。但是在古代政治斗爭中總是會死人的,要是手軟那么死的就是自己,所以也不能說闔閭無情,只能說世事如此,誰也不能逃避,想要成功就要踩著別人的頭顱往上爬。
吳王闔閭
最后說說季札,既然那么賢明,為何不做王呢?闔閭刺殺僚成為新的吳王后,也沒什么表示,至少譴責一下吧?季札死后十多年,吳國被滅,九泉之下的有啥感想?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