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以下一些原因是家長的如:家長過去嬌慣孩子,孩子養成說一不二的壞習慣,現在不聽話了。家長粗暴,經常打孩子,孩子反感他們。家長曾傷害過孩子的自尊心。家長沒有起到模范作用,孩子對家長不服氣。孩子經常挨訓,已經和家長形成對抗心理。家長冤枉孩子,孩子很委屈,所以不聽話。家長對孩子說話時態度不好,語言不文明,不尊重孩子。家長總拿孩子跟別的孩子比,孩子不服氣。家長遇上不順心的事總愛拿孩子出氣,所以孩子不聽話。孩子說的話家長不聽,甚至連解釋也不行,所以孩子就不聽話了。家長太啰嗦,讓孩子厭煩,就賭氣不聽話。家長提出的要求太高太嚴,孩子做不到。
也有一些是孩子的原因,如:當時孩子的心情不好。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孩子正在生氣,心太煩,誰的話也不愛聽。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用老讓別人管著了。孩子不相信家長說的話是真的。
家長要首先弄清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然后根據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
不聽話的9種類型。
① 情緒化型。有時孩子“不聽話”,往往不是成心的,是直覺的、情緒化的,甚至是無理由的。
②右后腦優勢型。有的孩子要求父母一起做游戲、聊天、陪他玩,否則孩子就鬧。這樣的孩子右后腦優勢較好。這些孩子渴望被認同,是屬于感情細膩的孩子。家長對這樣的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感情,要拿出時間傾聽孩子講話,參與孩子的活動。
③右前腦優勢型。有的孩子好像很任性,不看完動畫片就不吃飯。這樣的孩子右前腦優勢較好,此類孩子具有做事非常投入的傾向。家長要尊重孩子天性,把孩子作息時間安排得當,不要輕易打斷他,他就不會不聽話了。
④左前腦優勢型。有的孩子你說什么他似乎總是常有理,不能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這樣的孩子左前腦優勢較好,孩子具有很好的思辨能力。家長切忌粗暴否定,不然孩子就不服從你。
⑤右前腦優勢型。有的孩子總是心猿意馬,不能按時、按量完成父母的要求。這樣的孩子右前腦、右中顳有優勢。他非常好幻想,任由思緒飛揚。
⑥記憶差型。有的孩子似乎記性不好,丟三落四,告訴他怎么做,他可能一扭頭就又忘了,總得讓父母不斷提醒。家長對這樣的孩子要有耐心,經常提醒孩子,孩子就會進步。
⑦自辯型。有的孩子“不聽話”是在自辯。當大人的批評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時,孩子往往“不聽話”。對于這樣的“不聽話”,家長應該高興并耐心聽取孩子的辯解,孩子說對了,家長應該改正,孩子說錯了,家長要耐心解。
⑧認識不清型。有的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正確的認識,這不是通過一兩次談話就能解決的,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孩子提高認識。家長不要急于求成,要容許孩子有個認識過程。
⑨掩蓋過失型。有的孩子“不聽話”是為了掩蓋過失。他們往往知道自己錯了,可又怕承認錯誤被家長認為是“壞孩子”,于是就通過“不聽話來掩飾過失,力圖保住“好孩子”的形象。家長應該耐心細致地引導,使之認識到:犯了錯誤不要緊,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已經犯了錯誤為了掩蓋它再犯“不聽話”的錯誤是錯上加錯。
有些不聽話可以諒解。對于孩子因為認識水平低,無心的不聽話可以諒解。如,太淘氣了,一眼沒看牢,他就把我的化妝品、牙膏擠到墻上“刷墻”,把摩絲噴滿房間,說是“下大雪”、孩子不知道這是不應該的。他是一個充滿創意并敢于嘗試的孩子,千萬不要罵他,否則你可能扼殺了一個小發明他對探索自然感興趣。請為他提供各種顏料,讓他混合,觀察變化,并提供豐富的科普讀物。孩子認識提高了也就不胡鬧了。
再如孩子抓只蟲子放到小朋友頭上,弄得小朋友尖聲哭叫。這是孩子的惡作劇,也是兒童的“幽默”。他要的就是“小朋友尖聲哭叫”的效果。須知幽默是智慧,幽默是樂觀,不可粗暴扼殺。家長可以常帶孩子看幽默漫畫,講幽默故事,同時告訴孩子使人生氣、害怕的行為“不可以”。
威望與家規。家長的威望是最重要的,家長的言行舉止要讓孩子佩服,孩子就會聽話,孩子相信他看到的遠遠多于相信他聽到的,家長要用行為來教育孩子。如我們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努力進取,可是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處于得過且過的狀態,我們這句話就沒有力量。
另外家長要有能力來教育孩子。孩子不知道的、不懂的、不能做到的,我們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教給他、幫到他,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就高,他就信服你,孩子就聽你的話,否則,他就不把你當回事。
要有威望就應該給孩子制定一個家規。在定規矩時,要確定哪些是必須認真執行的,讓孩子知道家規執行起來是沒有商量余地的,告訴孩子,假如他的行為不對,你會怎么做,而且堅決執行。
臨時遇到問題時要先把道理講清楚,然后根據你的道理定一個臨時規矩,并且讓孩子服氣地接受規矩。
總之,家長按規矩要求孩子一般比較容易聽話。
關注與傾聽。有的孩子不聽話是希望引起家長的關注一個孩子故意將筷子丟到地上,他還自得其樂地向你做鬼臉,這是想以此引起家長的注意特別是有客人時,孩子有時會感到被忽視,而故意“不聽話”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罵。這時候家長應該關注孩子,摸一摸孩子的頭,親昵地說,“寶貝真乖,把筷子撿起來,我看你能不能把它洗干凈?!憋堊郎蠙喈敍]發生這一幕事后溝通,讓他知道,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語言表達。最重要的平時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有的孩子常提出種種繁項的要求,如上街說:“我腳痛,要打的?!彼耙粫赫f怕黑,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又哭叫:“要媽媽陪呀……這種不聽話是依戀沒得到滿足。家長要注意主動親近孩子,每天約定一個特定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家長屬于她,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
家長要學會傾聽,傾聽永遠是第一步的,為啥孩子想要這么做,聽聽孩子自己的道理。在孩子“頂嘴”時,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傾聽孩子“頂嘴”的理由,讓孩子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當他們感到自己被理解了,也許反而能停止要賴。
當一個孩子真的被尊重了,終于覺得自己重要了,他才能表現出一個值得被尊重的人應有的樣子,表現出一個成熟負責的態度。
緩沖與暗示。家長要學會緩沖情緒,學會冷處理,也要善于從孩子的話中找到突破口,為孩子的過激情緒鋪出一條緩沖帶,用一個小的動作,用一句溫存的話語,用一種慈愛的眼神去撫平孩子過激的情結。
暗示也很重要,事先約定,當你生氣時用某一個特殊的手勢或動作來暗示以后孩子只要看到這個動作就會自己明白你已經生氣了,應該改變自己的行為了。這樣可以省去許多麻煩。比如和孩子約定逛商場只能買一個玩具,孩子買完一個還要再買,就要做出約定的手勢,鮮明而堅定地拒絕,絕不妥協,時間長了,孩子就不會無理取鬧了。
再如,孩子玩起電腦游戲沒完沒了,家長說:“別老玩,眼睛會弄壞的。”他頭也不回地說:“你真煩,煩死了。”如果你和他討論這個問題,就陷入糾纏不清的討價還價之中。玩電腦時間長了影響眼睛,是孩子已經知道的和你多次嘮叨的。正確的做法是與孩子約定玩電腦的時間,并用鬧鐘或計時器予以控制。必要時家長輕拍孩子的身體給予提醒。
冷靜與沉默。有些家長具有很強的支配欲,他們往往一味地把大人的某些意志強加給孩子,而從不考慮孩子承受程度。一旦孩子說“不”,他們便火冒三丈。這時最需要冷靜,不管孩子反應如何強烈,不管孩子的“頂嘴”多么沒有道理,我們都應首先冷靜下來。否則肯定是一場“戰爭”。冷靜下來再處理往往比較客觀。
采取暫時退避或保持沉默的態度,可以使孩子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又避免了父母與孩子間的正面沖突,還可避免因在氣頭上說出過頭的話傷害到孩子。
感受與換位。很多家長用心良苦,為孩子不惜一切代價,可是孩子卻不領情,這是因為家長給孩子的是“家長想給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感受不到“愛”又被強給,孩子內心壓抑,就會不聽話。所以家長的良苦用心讓孩子“感受到”才管用。
教導孩子做或不做一些事,要讓孩子感到是“為他著想”。比如不能玩電器插座,要讓他感到是為他的安全,怎樣感到呢,就是把危險展現給他看。
有些孩子會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例如攻擊別人。這個時候,可以換位情景再現。例如孩子打了別人一巴掌,在和別人道歉處理完以后回到家中,讓他當被打的小孩,爸爸變成他,也打他一巴掌,問問這樣疼不疼?問問這種處理方式好嗎?讓孩子自己分辨對錯,當他意識到錯誤以后,家長要引導他思考出遇到這種情況后最合適的行為。
心理準備與保護面子。有的孩子一出去賴著不肯回家,這種孩子精力特別旺盛,玩性特別強或是平時玩得太少。對待這樣的孩子,首先要讓他盡可能玩盡興,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戶外運動機會,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釋放。其次是每次出去前跟他約定玩的時間,快回家時提前告訴離開時間(如再過10分鐘回家),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會取得較好的合作。
家長對孩子的“不聽話”要就事論事,要立足現在,而不要“揭瘡疤將孩子以往所犯的錯誤一一列舉。要對事不對人,要讓孩子知道你生氣是因為他的不恰當的行為,而不是因為他本人,媽媽和爸爸還是愛他的。
孩子“不聽話”也不要當著眾人的面說孩子,這會使孩子感到臉面過不去,而產生更加強烈的逆反情緒。
冷淡與離開現場。有的孩子無理取鬧,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大哭大鬧,如果是無理的哭鬧,家長不要搭理他,告訴他哭完了、鬧完了咱們再談談等他的哭聲很小以后,把他抱到懷里,問他為什么哭?告訴他哭鬧是沒有用的,可以和媽媽來講理,但不能用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小孩子當眾哭鬧,趕快抱起來,帶他離開現場,找個人少的地方。這個時候他的聲音會慢慢縮小,沒有人圍觀,小家伙也沒有什么興趣表演了。讓他在僻靜的地方思過一會兒,直到他完全冷靜下來。要和孩子堅定地表示你的態度盡量自然地,以一種冷靜堅定的態度對待孩子的行為舉止。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保持你威嚴的同時,讓孩子知道自己當眾耍鬧、不聽話是錯誤的。
逐漸認同與二選一。當孩子因無理要求未滿足而發脾氣時,父母不宜立刻與孩子對著于,而要對孩子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進行引導。比如為了消除或弱化孩子的防范心理和對抗心理,先提出讓孩子能接受的要求,再逐步提高要求,一步步地與所要求的目標縮小差距,最后使孩子能夠接受一開始自己不接受的要求。
有時孩子不聽話,可以用二選一的辦法。如,孩子不睡午覺,給孩子有限選擇:“要么睡午覺之后,可以去公園:要么繼續玩,不去公園?!焙⒆犹幱趦呻y境界,可能就聽你的了。當然你給他的兩個方案,一定想辦法讓他選你希望的那你希望的那一個,一定要能引起他的興趣。
警告與制止。如果向孩子表明了你的心情之后,孩子還不聽話,那就需要向孩子提出警告:“你再這樣的話,今天晚上就不許看電視了”,“再這樣把玩具到處亂扔,下次就不給你買玩具了”,這樣可以使孩子懂得自己的行為要有分寸。如果孩子還不聽話,那就只能采取一點處罰措施了。
有些情況必須當時禁止。有的孩子看到鄰居家孩子玩什么,立刻追過去搶著要玩。別人騎木馬,竟會把別人拽下來,自己騎上去。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尚屬正常,4歲值得注意,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態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后再講道理。
一定要向孩子表明你的不高興的態度,告訴他,“你這樣做我很不高興“我要生氣了”,讓孩子知道他做了不對的事情??傊鞄悯r明,使孩子明孩子摔東西或者一些破壞行為,一定要讓他自己承擔后果,例如摔了玩具讓他自己去修理,否則就不給買玩具了。撕了書讓他自己粘起來,否則就不給買圖書了。一定要讓他知道,犯了錯誤就要承擔后果,這個后果不是父母的責罵,而是自己受懲罰。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