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兩種工作最不容易,第一種是“讀書人”,第二種是“種地人”。讀書,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和簡單,這其中的壓力和競爭,非常激烈,甚至有時候,并不是用功了就可以把書念好,達到父母的期望,完成老師的要求。
所以,有時候孩子出現厭學,或者是不想上學的情況,家長們不要惱羞成怒,這實在是太正常了!
面對孩子的這種想法,家長的做法可謂是至關重要,先看兩個案例!
場景一:
“媽,我不想去上學了!”聽到孩子說出這句話,剛剛在廚房走出來的母親,立即暴跳如雷,當場怒斥孩子:
“你不想上學了?你知道爸媽供你讀書有多不容易嗎?你不想去上學,能對得起誰?每天白吃白喝,家里白養你嗎?真是個沒出息的孩子,不想上學去當乞丐,別浪費家里的錢。”
完全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也完全沒有詢問,而且壓根沒有想過去問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只知道一味地宣泄自己內心的不滿。
像這種母親,注定教育不出來好孩子,只會讓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厭學。
這個孩子后來早早地輟學就業了,失去了很多好的工作機會,還很自卑,所以長大后碌碌無為。
場景二:
“媽,我不想去上學了!”這位母親聽到孩子說出這句話,沒有訓斥也沒有憤怒,而是先關切的詢問孩子:“到底發生什么事啦?”
“總感覺自己很笨,老師講課別人都能聽懂,可自己卻怎么都聽不懂,所以不想上學了。”聽到兒子的回答,母親親切的拍了拍孩子的肩膀:
“孩子,你怎么能這么說自己呢?沒有聰明的小孩,也沒有笨的小孩,有的只是勤奮的孩子。別人為什么一聽就會?那是因為他們提前在家預習了,而你為什么上課沒有聽懂,是因為你根本沒有做好準備呀!下次媽媽陪你一起提前預習,做好充足的準備再去聽老師的課,我們再看看效果好不好?”
聽到母親的回答,兒子也是非常開心,在母親的幫助和指導下,成績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厭學的情緒也直接消失不見。
孩子之后遇到任何問題都不會輕言放棄,而是會在自已身上找原因,變得越來越自信,長大后工作上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同一個問題,不同的母親和不同的回答,也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和一生。孩子不想上學,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是從孩子階段過來,應該明白和理解孩子的這種心情。
面對這種狀況,千萬不要急迫地訓斥孩子,也不要對孩子產生失望之情,掌握正確的做法非常重要。
當孩子說“不想去上學”時,聰明的父母這樣做,孩子會更棒!?
第一步:控制脾氣,合理疏導。
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生氣,認為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但孩子的每一句,并不是隨便說說,而是他遇到了困難、出現了問題,需要父母的疏導。
所以家長在聽到孩子這樣說時,首先要控制脾氣,不僅如此,還要合理疏導孩子的情緒,避免孩子壓抑。
第二步:尋根溯源,問清原因。
雙方共同冷靜之后,父母循循善誘,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或許孩子是因為在學校受人欺負,或許是因為感覺學習無聊,或許是因為學習有壓力。
尊重孩子,聽孩子傾訴,搞清出現問題的原因。
第三步:針對性的指導和解決。
根據孩子說出的原因,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解決。就像上述案例中一樣,如果孩子是因為學不會,家長完全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預習,如果有條件,甚至可以為孩子請家教和輔導老師。
根據孩子不愿意上學的具體原因,尋找具體方法,及時的解決問題。
第四步:強化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指導,對問題加以解決,調整好孩子的學習狀態后,家長可以再繼續強化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讓孩子在不厭學的基礎上,開發孩子對學習的樂趣,不斷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孩子得到一個質的提高。
不想上學,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應該產生過這樣的想法,所以面對這個問題,家長不必惱羞成怒,學會上述四步走,無疑是至關重要。你家孩子說過這句話嗎,你又是怎么解決的呢?歡迎評論區的留言和分享。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