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看著屏幕中的角色打出“勝利的一拳”,王偉力摘下耳機,重重地舒了一口氣。
“80后”青年王偉力是街頭霸王-5的職業(yè)選手,6月17日在韓國舉辦的CPT街霸-5小組賽中,他用自己最擅長的勞拉擊敗了來自韓國的選手Gisa,這場對決,他贏得并不容易。
今年年初起,王偉力正式從一名游戲愛好者成為了職業(yè)選手,幾個月的電競生涯讓他感觸很多。
“電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金飯碗’,它有光鮮誘人的一面,但當你選擇它作為職業(yè)時,你要付出的遠比想象的多。”
王偉力的“辦公室”很狹窄,桌上兩臺臺式電腦的顯示器占據了最顯眼的位置。
一旁的櫥窗里則是他的個人藏品:七龍珠的海報、生化危機2的手辦以及各式各樣限量版的游戲手柄。
沒有其他人時,王偉力喜歡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訓練,整個工作室只能聽到他敲擊手柄的聲音。
游戲的過程沒有大家想象的“熱血”,長期的職業(yè)素養(yǎng)讓王偉力學會用理性來玩游戲,每一個招式和動作,他都會認真思考。
王偉力說,相比于更為大眾的Moba、Fps類游戲,以街霸為代表的格斗類游戲上手難度更高,出招的時機選擇、應對不同角色的技巧,使得選手的對局經驗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格斗游戲的職業(yè)選手年齡普遍偏大的原因。目前堅持訓練8-10個小時后再回家,仍然是王偉力每日的習慣。
他表示自己最近在苦練“勞拉”這個角色,雖然這個角色并不強勢,但是卻可以很好地針對當前版本強勢的“豪鬼”,目前他已經用這個角色擊敗了很多海外選手。
有時候為了鉆研一個戰(zhàn)術,王偉力可以苦思冥想好幾天,這種體驗是他作為普通玩家時不曾有的,“大部分人玩游戲是為了娛樂,但作為電競選手,追求極致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2010年起作為游戲愛好者的王偉力開始參加到街頭霸王的電競賽事中,他代表中國參加日本斗劇2010街頭霸王-4項目。期間他又參加了國際、國內的多場賽事,但是直到今年他才決定辭去原本的工作,正式作為一名電競選手參戰(zhàn)。
“我大學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游戲公司,對電競這個行業(yè)有不少了解。”王偉力說,相對于當下熱門的《王者榮耀》等游戲,格斗游戲在國內的市場比較有限,從事這個職業(yè)也不太會有電競的“明星選手”那般光鮮。
“事實上,電競選手收入動輒上千萬是公眾對這個行業(yè)的誤解”,王偉力說,普通的電競選手收入很多只有幾千左右,想要長期堅持下去并不容易。“當然也不排除有非常成功的電競選手,他們的月薪相當于普通上班族的年薪。”王偉力說。
而對于職業(yè)選手,長期不出成績的焦慮更讓人難以接受。在電子競技中有句話叫“菜是原罪”,如果拿不出成績,選手的努力就得不到觀眾的肯定。王偉力說,他認識不少同行因為頂不住壓力轉型做主播,或者干脆退出了游戲行業(yè)。
王偉力說,目前他的心態(tài)良好,如今除了要經常飛赴日本、韓國、美國等地參賽,還會兼顧直播和解說,平時也會經常去健身房鍛煉身體,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之前家里人挺反對我做這行的,覺得沒前途。如今看到我這么樂觀,也挺認可了。”王偉力說。
■編外語
隨著游戲產業(yè)的發(fā)展,“電子競技”從一個小眾的詞匯,變成目前年輕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目前我國電競產業(yè)的專業(yè)化已經初具規(guī)模。今年4月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統(tǒng)計局正式向社會發(fā)布了13個新職業(yè),電子競技員、電子競技運營師成為了正式職業(yè)。今年下半年廣州體育學院、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創(chuàng)新科技職業(yè)學院將開設電子競技專業(yè)。
然而誠如王偉力所說,電競選手絕不是“金鑰匙”,明星選手和普通隊員的巨大落差、枯燥而漫長的訓練過程、競技賽事面對的壓力,也是行外人難以想象的。
他們承受了光環(huán),也背負了辛酸。
【統(tǒng)籌】陳海燕 張由瓊 王良玨
【策劃】洪鑫 李珩丹
【記者】吳揚
【攝影、攝像】鄭一見
【剪輯】莫麗婷 王良玨
【設計】黃澤偉 陳明記 劉子葵 譚唯
【動圖】羅斌豪
【校對】楊遠云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