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賺錢孩子成留守兒童
澤澤三歲的時候,小雪和大成離家去了北京打工。就這樣澤澤成了留守兒童。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他7歲,上小學一年級的下學期。
剛回來那會兒,澤澤對小雪和大成很陌生,雖然能看到孩子的喜悅,但是他的拘謹讓父母知道,這樣子的孩子并非真實的他。
很快澤澤和父母熟悉起來,他原形畢露了!
沉迷手機游戲,看動畫片,想要什么必須要到,否則就在地上哭著打滾。
看到這樣的孩子,夫妻兩個充滿了內疚,自責和難過。
小雪覺得自己要崩潰了,她很后悔自己當初扔下孩子出去打工,現在是錢沒有掙到多少,孩子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大成認為孩子小,貪玩很正常,長大就好了。更何況一直都是自己父母帶孩子,說孩子不好,豈不是說父母帶的不好,父母也都要70歲了,給看孩子都不錯了,哪能因為這個再說什么呢!
一邊是丈夫的不作為,一邊是公婆的持續溺愛,澤澤又這個樣子,好強的小雪告訴自己:“這都是我自己的過錯,是我讓澤澤成了留守兒童,所以我必須一步一步重新引導他走上正軌。”
媽媽的補救
小雪開始并不知道怎么做,她想陪著總是沒錯的。為了讓澤澤盡快回到正軌,她不再找工作,決定在家好好陪著澤澤。
為了拉近和澤澤的關系,她買了好多繪本,希望用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孩子。
只要有時間,小雪就會給澤澤講故事,讀繪本。
也許是繪本故事很有趣,也許是因為媽媽的陪伴,澤澤對電視和網絡游戲的癮沒有那么大了。
澤澤的拼音很差,每當讀到有趣的地方,澤澤也心情不錯的時候,小雪就會要求澤澤自己讀。雖然澤澤讀的很慢,小雪都會耐心地等他讀完,這讓澤澤收獲了小小的成就感。
中川李枝子在《當孩子遇到書》中寫道“孩子們會與繪本的主人公化為一體,經歷各種各樣的事。這被稱為是“心靈的體驗”,能夠靠想像來體會在現實中無法體驗的東西。”
或許真的是這種體驗,澤澤慢慢的愛上了閱讀,開始要求每天晚上媽媽陪著自己讀書。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澤澤升二年級。
前功盡棄
小雪在家除了陪伴澤澤,還完成了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二胎。
開始懷孕到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應,只是到了后期,因為胎動,自身問題,小雪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照顧澤澤,他們一直堅持的親子閱讀也因此中斷了。
因為沒有媽媽的陪伴,沒有親自閱讀,整個暑假,澤澤又跟著爺爺奶奶回到了動畫片和網絡游戲的面前。
澤澤的情況急轉而下,看電視叫半天沒有反應,網絡游戲玩起了沒夠,早上不想起床,也不想上學。
小雪是又失望又焦慮,二胎也因為心情不好早產。
出院后的小雪跟大成深談了一次,他們現在是兒女雙全,可教育不好哥哥,妹妹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老大不是試驗品,他們要為孩子負責。
信心全滿,教娃入坑
這一次,小雪沒有剛從北京回來時候的內疚,內心更多的是焦慮,結果催生了采用嚴厲教育的方式,開始一路坑娃的過程。
6:00起床,跑1000米,晨讀10分鐘。
回家第一件事:寫作業
寫完學校作業后完成當天媽媽布置的作業
每天晚上自主閱讀30分鐘
小雪認為孩子大了,自己要照顧小寶寶,就不再堅持親子閱讀,而是要求澤澤自己讀。
當澤澤說看不懂的時候,小雪就命令他查字典,這樣的方式讓澤澤很抵觸和不樂意。
當看到澤澤一臉不樂意的時候,小雪都會很嚴厲的告訴他:“看不到半個小時,你就別想看動畫,別想出去玩。”
孩子雖然不樂意,但始終抵擋不住父母的強制打壓,只能妥協。
妥協往往不會出現我們預期的結果。
澤澤每次看書的時候都會說:“媽媽現在幾點幾分了,我開始看啦!”沒過幾分鐘他會再次問現在幾點了,算計著趕快夠時間,好去看電視。
這種情況持續了不到一個月,澤澤徹底不干了!
他扯著嗓子對小雪說:“我不看書了,我也不想看電視了!”
然后每天各種找茬,就是為了和小雪吵架。
小雪一度陷入抑郁之中,她覺得自己怎么這么倒霉,攤上了一個這樣的孩子。自己為了這個孩子,放棄了工作的機會,為了他,關心小寶寶的時間都被縮減了。
“讓孩子自主閱讀,查字典,不看電視,不玩游戲,好好寫作業,難道不是為了他好嗎?怎么他就把我當成仇人一樣仇恨呢?”這是小雪在我的辦公室哭著問的。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卻意識不到問題在自己身上。
澤澤離家出走
真正讓小雪意識到自己教育有問題的是在一天吵架之后。
澤澤打包了自己的零用錢要離家出走!
氣頭上的小雪說:“走吧,走吧,走了就別回來。我就當沒有生你。”
剛好有事的她就帶著女兒出門了。
雖然生氣,小雪還是很擔心,真怕澤澤一時沖動,一上午魂不守舍的。
中午回家后發現澤澤打包的東西在門口放著,懸著的心才算放了下來。
小雪回家沒多久,澤澤就在外面敲門,怯生生的問:“我又渴又餓,能回家吃點東西嗎?”
小雪并沒有讓澤澤進門,而是堵在門口生氣的說:“你先跟我說清楚,我怎么著你了,你就好離家出走?”
在小雪的壓迫之后,澤澤再次服軟說:“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回家吃過飯的澤澤,一下午沒有出自己的房間,到晚上吃飯的時候小雪發現澤澤又不見了!
這一次是真的不見了!
小雪當時都要急瘋了,發動了很多人去找,并且調取了小區的監控。
孩子沒找到,他們卻接到了警察的電話。
澤澤要買火車票去上海,因為年齡不夠,售票員報警了,警察做了好久的工作,才問出小雪和大成的電話。
在派出所見到澤澤的時候,小雪抱著澤澤痛哭不已,那種失而復得的感覺讓小雪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規則和愛并行
為了緩和自己和澤澤之間的關系,小雪決定不再強迫他閱讀。而是跟孩子一切協商出了每天的學習時間和玩樂時間。制定了家庭作息時間表和獎懲制度。
澤澤不再覺得自己是需要被改造的壞小孩,而是他們一家人要過更好的生活。
每到晚上,爸爸下班之后,我們會把手機統一放進廚房充電,這個時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
澤澤不再像以前一樣那么愛看電視和玩游戲,但是他也沒有多喜歡讀書。
小雪開始偷偷的失望了!
很多時候,當孩子表現比之前好一些的時候,我們就會期待更好,在我們眼里孩子永遠都做的不夠好,我們很少去看孩子好的那一面,只是一味的盯著孩子的不足,卻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自我改變是最好的改變
如何讓澤澤重新愛上讀書是小雪最迫切的愿望,畢竟未來會讀書的孩子,才可能過的更好。
“不是都說愛閱讀的孩子不容易變壞,并且有能力甄別和剔除不利于自我成長的部分嗎?如何才能讓孩子再次愛上閱讀呢?”
這是小雪問我的第二個讓我記憶深刻的問題,我反問她:“你喜歡讀書嗎?”
小雪搖了搖頭,然后說自己很小的時候就輟學打工了,這么些年,她越來越發現讀書的重要性,所以才希望澤澤可以多讀書,讀好書。
我的建議是請她開始讀書,并且每天大聲的讀出聲來。為此我們還簽署了,一個讀書協議。
面對我的鄭重,她有些不解,覺得她是要孩子讀書,為什么卻成了她去讀書。雖然不認同,但是她選擇了信任我的建議。
她有空就拿起書來,做飯期間在讀,在沙發上坐著的時候也讀,小寶寶醒著的時候給小寶寶讀。
一天澤澤對她說:“媽媽,你讀書的樣子真美,就像電視上的那些人一樣。”
澤澤開始讓她給自己讀書,中斷的親子閱讀再次開始。
一段時間之后,澤澤開始要求小雪給他買漫畫,小雪則抱著讀總比不讀好的想法,買了回來。
現在澤澤還是喜歡跟媽媽一起讀書,有些時候媽媽累了,他還會給媽媽端茶倒水,這是之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陪伴必有結果
當小雪不再逼迫澤澤必須讀書和寫自己布置的額外作業的時候,澤澤平和了很多。
自從自己大聲閱讀之后,澤澤也開始喜歡出聲閱讀,尤其是小雪學著朗誦的時候,澤澤也開始抑揚頓挫。
以前澤澤回家之后總想著怎樣逃避作業,早點坐到電腦前面,或者玩手機。現在澤澤開始思考如何寫作業可以即好,又快。然后好盡快去把昨天沒看完的那本書看完!
澤澤還會要求爸爸,媽媽和自己一起扮演書中的故事,當父母做的不好的時候,他會抱怨說:“你們怎么就不配合點呢?”然后是對父母的各種指導。
他們的親子關系越拉越好,澤澤和父母說學校里和自己的事情越來越多,澤澤的成績也從倒數躥升到了前幾名。
現在的小雪已經不是假裝讀書,而是真的愛上了讀書。
(人名、身份、地點為了隱私已做改變)
愛家寄語:
昨天接到一個電話,說孩子沉迷網絡游戲,不想上學,問是否有什么快速的解決辦法。
我真的希望這個世界上有什么靈丹妙藥可以讓孩子吃了就愛上學習,但現實是,如果想改變孩子,首先應該做出改變的就是父母。
父母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讓孩子的命運千差萬別。
教育沒有什么速成藥物,改變一個孩子的惡習,我們可能需要比形成惡習更長的時間。
耐心,規則和愛,親身示范是最佳的良藥,假以時日自見功效。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