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當孩子到了青春期,這本經更難念。
不少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到了初中、高中階段,突然間從乖寶貝變成了完全陌生的“逆反熊孩子”,不僅不再像小時候一樣對自己的話言聽計從,甚至出現早戀、厭學等現象。
面對這些問題,很多家長的解決方式就是打罵孩子,甚至有的家長還把孩子送進了武術學校,用消耗體力的方式去削弱孩子的叛逆行為。
然而,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他們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
1. 孩子青春期產生逆反心理,是不正常嗎?
2. 親子交流變成了硝煙彌漫的戰爭,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3. 家長到底該怎么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俗話說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要想處理好與青春期孩子的親子關系,就必須先清楚為什么你家孩子在青春期會爆發各種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人的心理發展和人的身體發育一樣,也是有規律的。
心理學研究顯示,孩子從出生到18歲共有5個心理發展階段,這5個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獨特的發展任務,每一個階段心理的良好發展,都會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打下基礎。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發育的第五個階段,也是孩子性格變化最大,問題表現最多的時期。
在這一階段,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形成獨立思考:我是誰?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他們內心渴望成長卻害怕承擔責任,渴望走向社會卻又缺乏能力,面對未來的迷茫、無助、恐慌等等心理疊加在一起,就造成了孩子在這個成長期特有的問題,沉迷游戲,看小說、厭學、早戀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擁有了獨立思想才出現的現象,是一個人在成長中的正常反應。重要的是家長要以何種方式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在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早戀、厭學等現象的時候,總是責怪孩子,用喋喋不休的說教,甚至打罵來教育孩子。親子交流變成硝煙彌漫的戰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家長身上。
長大成人的過程,就是孩子將父母推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對世界作出一些自己的判斷,這個探索的過程需要脫離家長的依賴,但是又必須借助家長的配合和指引。
孩子會遇到社交、學習等種種困難,他們需要的是合理的指引、幫助、關懷的“隊友”,但不需要一個處處做對,打在一起的“對手”。
他們敏感、脆弱。
在這個階段,父母既不能“管”,又不能“不管”,重要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與孩子交流,用包容、尊重和支持來對待。
一、包容孩子的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火藥桶,如果在孩子爆發情緒的時候,父母沒有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反而跟著孩子一起吵,那只會加劇沖突,甚至會讓孩子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二、尊重、支持孩子的決定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發育正在經歷一個獨立人格的形成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往往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渴望得到認可,所以會更加的需要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三、把孩子當做朋友而不是附屬品
進入青春期前后,孩子不斷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渴望擁有一個朋友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傾聽自己的渴求,這時候,家長就更應該把孩子當成朋友,以平等的身份和他溝通。
最后,即使再關心孩子,也要適度降溫,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哦。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