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不想去學校,家長早發現早開導
在生活當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的抱怨,孩子一點都不喜歡學習。為了能讓孩子少玩一會,聽家長的話,愛學習,很多家長就開始有病亂投醫。找了很多的辦法,也求助很多的專家和老師,結果建議采納了,辦法也用了,可是孩子卻沒有一點的轉變,而且還讓親子關系更加的緊張了。
導致厭學坑內是目標不明確,這類學生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數是為父母、為老師、為考上好大學而學,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沒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隨大流,過一天算一天。需要明確目標,幫助其專業定位,給他看得見的未來,才能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一般厭學的孩子大部分是基于學習上的真實挫敗,比如考的差、家長的要求高批評多、老師總是找茬子等。所以大部分孩子會對自己的評價比較低。但這并不等同于孩子真的放棄了。
他也有很強的自卑心理,整日的埋頭學習,讓他們有功夫思考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潛能。后來,他總是給其他同學說自己不是塊念書的料,開始混日子了。
每個學校都有這么一類學生,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在于,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不夠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
孩子們通常搞不清我不能做和我不愿做的關系,幾乎所有的厭學,都是根源于孩子認為自己再也學不好了,但他們無法恰當表達這種美好希望和殘酷現實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源于家長和老師比較粗暴的解決問題手段,對孩子更多的是不問青紅皂白的問責,而提供幫助的機會比較少。
正確的目標設定,乃是先決定你要過一個怎么樣的一生,之后再去選取能夠讓你達成這個目標的工具,如此你的人生才不會有所偏差。家長有必要就這個問題跟孩子交流探討一下,幫助孩子明確目標,幫助其進行自我定位,給他看得見的未來,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每個學生都是一塊金子,都有他閃光的一面。教師應把教學與學生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因為它們可以相互影響。
由于有特長、有興趣,他們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從而增加他們的成功體驗,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方面來,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漸承擔其學習任務。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