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印尼雅加達亞運會
首次安排了電子競技表演賽。
有媒體報道說,前三名可以獲得獎牌,
但不會被計入代表隊獎牌榜中。
而4年后的2022杭州亞運會,
“電競”將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那時候的獎牌可就與其他項目的獎牌一樣亮眼了。
1
“電子競技”,要參加奧運會?
“電子競技”就是“電子游戲”。“電子游戲”是“乳名”,“電子競技”是“學名”。小時候叫“電子游戲”,長大了,升級到競技層面了,要登堂入室了,就叫“電子競技”,簡稱“電競”。維基百科中文版這樣解釋:“電子競技(英語:eSports)是指使用電子游戲來比賽的體育項目。”
“電競”在中國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歷經坎坷,原因很復雜,其中一個就是譯名譯砸了。不知道早先是誰給它起了那么很不高大上的“游戲”乳名,離“玩物喪志”不遠,使得“電競”一直飽受爭議,直到兩年前都還有連篇累牘的文章對電子游戲一本正經地批而判之。就算如今“電競”都已經進入本屆亞運會了,還有“專家”煞有介事地說,“電競”和打游戲是有區別的,打游戲是以休閑娛樂為目的,而“電競”的重點還是在于競技。”
然而,哪個運動項目原先不是休閑娛樂嘛?
“game”這個詞,有“游戲” “運動” “比賽”等意思。幸好當年“The Olympic Games”被譯作“奧林匹克運動會”,而不是“奧林匹克游戲會”,否則不知道要爭論多久,費多少口舌,中國人才肯去奧林匹克玩游戲。
《王者榮耀》國際版
根據亞奧理事會今年5月公布的消息,6款“電競”入選雅加達亞運會表演項目:MOBA類的是《英雄聯盟》和《Arena of Valor》(王者榮耀國際版),休閑競技類的是《皇室戰爭》,卡牌策略類的是《爐石傳說》;即時策略類的是《星際爭霸2》,體育模擬類的《實況足球2018》,包括電腦端3款、手機端2款和主機端1款。
王者榮耀國際版《Arena of Valor》能夠入選亞運會,令“電競”玩家們有點意外,因為這個游戲在國際上名氣并不大。程老漢認為,可能是亞奧理事會考慮到亞運會里中國因素太重要了,中國開發的游戲一個都沒有,他們有點不好意思。
游戲《實況足球2018》截圖
《實況足球2018》是日本科樂美的產品,據玩家們說也不如國際足聯認可的《FIFA》,估計也還是考慮了亞洲因素吧,畢竟亞運會是亞洲的運動會,而《FIFA》是由美國藝電(EA)開發的。
游戲《部落沖突:皇室戰爭》截圖
另外4款,《皇室戰爭》是Supercell(芬蘭一家移動游戲公司)開發的,余下的3款統統來自美國了:《英雄聯盟》是美國Riot Games的、《星際爭霸2》和《爐石傳說》都是美國暴雪娛樂的。
游戲《星際爭霸2》截圖
為什么6款游戲4款來自亞洲以外?道理非常簡單:亞運會上光比賽亞洲自己設計的電子游戲,你將來還參加不參加奧運會了呢?
國際奧委會已將“電競”視為“體育運動”。就在兩年前,中國媒體狂批中國電子游戲《王者榮耀》的兩個月之后,2017年9月,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訪華時表示,奧運會希望吸引年輕觀眾,電子競技項目可以考慮加入奧運會。一個月之后,2017年10月28日,在瑞士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6屆峰會決定,將電子競技視為一項“體育運動”。
2
“電子競技”在中國一直是曖昧的存在
韓國藍洞開發的《絕地求生》未能入選本屆亞運會,玩家們普遍感到意外。現在火遍網絡的流行語“大吉大利,晚上吃雞”就是韓國“電競”游戲《絕地求生:大逃殺》里的臺詞。當你在這個游戲中獲得第一名的時候就會有一段臺詞出現:“大吉大利,晚上吃雞!”“吃雞”就是指玩家在游戲中奪得第一。
韓國的“電競”游戲在亞洲絕對是領先的。當中國人還在爭論電子游戲會不會誤人子弟的時候,韓國已經毫不猶豫地把電子游戲與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等文化產業一起拉升到差不多就是國家發展戰略層次的高度。
中國“電競”界名人劉洋(BBKinG)2015年說:“1999年,韓國人就已經建立了以電視臺為中心,電子競技賽事為產品,電競協會KeSpa做運營的電子競技產業,韓國人從一開始就建立了一個有商業模式,有產品,有規則的運作體系。”
劉洋說,“而在2004年,中國‘電競’被斬斷了電視臺這個命脈,被迫走向‘互聯網+電競發展’,可是當時的互聯網發展度相比傳統媒體,實在太過稚嫩。”沒錯,2004年前后,電腦上中文的簡繁互換都還不順溜,常常出現各種亂碼呢!在那種網速之下玩電玩,非常折磨人。.
就在“電競”被趕出中國電視屏幕之前一年,2003年11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準將“電競”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又將“電競”改批為第78個正式體育競賽項,往前移動了21格。
但這都沒什么用,“電競”在中國一直被妖魔化,一直是一種曖昧的存在。
結果就是,韓流席卷全球。
3
“ 電競”是否有原罪
中國人對“電競”的偏見主要就是,認為這玩意兒令年輕人沉迷上癮,浪費青春。
路云亭教授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談“電子競技的中國處境”
追電視劇會上癮,該禁嗎?刷朋友圈會上癮,該禁嗎?下圍棋也會上癮,該禁嗎?
某種程度上說,上癮就是生產力。上海體育學院教授路云亭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說,乒乓球就是英國人玩網球上癮之后的一個創造。英國陰雨天多,陰雨天玩不了網球,他們就創造了一個可以在陰雨天照樣玩的游戲——乒乓球。
說到圍棋,它可能是傳統體育項目里面跟“電競”最接近的一個了,殺得性起一樣也會叫人廢寢忘食,連看棋的人都會流連忘返。
晉朝時有個叫王質的人上山砍柴,見一童一叟在溪邊下圍棋,就駐足觀看,隨手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地上。看得他都忘了時間了,猛地就聽到童子說“你該回家了”,王質這才醒過悶來,起身要走。一抓地上的斧子,啊哦,柄(柯)都朽了。王質回家后發現他不認識家鄉的人,也沒人認得他,原來他看棋看了幾百年。后來,“爛柯”就成為圍棋的別名,下一盤棋能耗多長時間可想而知。
“爛柯”是傳說,但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報紙逐日實況記載的長時間比賽:本因坊秀哉對吳清源特別棋戰,從1933年10月16日弈至1934年1月29日,歷時三個半月。
而據路云亭說,一個電玩玩家,“最極端的就是一個月沒(從游戲機房)出來”,一日三餐是求朋友給送方便面什么的,“最極端的,三天只吃了一個蛋炒飯”。路云亭緊接著說,“那不就跟當年研究書法的那些人一樣嘛?”
4
“電競”正在成為一個正經職業
古人好讀書好寫字而上癮,可以傳為美談。路云亭也是個書法研習者,他講到東漢發明紙以后,書法家寫字上癮到“鉆堅仰高,忘其疲勞”的地步。
“鉆堅仰高”是越鉆研越深、越追求越高的意思,這句話來自東漢趙壹《非草書》:“鉆堅仰高,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眾座,不遑談戲,展指畫地,以草劃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見鰓出血,猶不休輟。”
哈哈哈,趙壹就是個反對草書的主,他的這篇《非草書》,長篇大論都是聲討和批判當時剛剛興起的草書藝術。這些描述,此癡此迷,用到電玩玩家身上,好像也是妥妥帖帖啊。
漢朝有一個叫孫敬的人讀書成癮,日以繼夜讀個不停,為防瞌睡,他把頭發系在梁上,一打瞌睡,腦袋下垂,頭發就被扯痛,立刻醒來,繼續讀書。戰國有個叫蘇秦的,也讀書成癮,他防止瞌睡的招數更狠,是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這兩位后來都被追授金牌,前者金牌刻著“懸梁(不是自盡)冠軍”,后者金牌刻著“錐股(‘股’不是屁股是大腿)先驅”,哥倆加一塊兒是“懸梁錐股”。
為什么讀書寫字上癮就是人生楷模,打“電競”上癮就是“問題青年”?關鍵就是打“電競”在過去沒有用,高考都不考嘛。
不過,情況有了變化。“電競”,正在成為一個正經職業,而且很掙錢。
2017年,香港媒體報道過一個名叫Sony的香港玩家,業余時間上網玩《FIFA》官方比賽,征戰3個季度,拿到12萬元獎金,還獲得資格遠征倫敦,和其他31位好手挑戰世界冠軍和20萬美元冠軍獎金。
香港《英雄聯盟》的知名玩家Toyz指出,2012年世界冠軍的獎金為100萬美元,目前已加碼至200萬美元,再加其他額外bonus(獎金),每名冠軍選手應能拿到數十萬美元。他說實力選手的月薪可達到20萬至30萬港元。
上海體育學院教授路云亭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說,深圳一家公司在上海組建的一個“電競”團隊,18到19歲的隊員,年薪是50-300萬元。他說,進入這個行業要年輕,“新的軟件一出來,20歲以上的人接受這個軟件的速度已經很慢了,淘汰率極高。”
中傳南廣學院電競專業錄取通知書
其實,體育和娛樂圈都這樣吧,淘汰率都很高。郭德綱說,帶一千個徒弟,有一個成才就不錯了。每年那么多人上了戲劇學院電影學院,成腕的有幾個呢?
2016年,中國教育部認可“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是個正經職業,可以招生。
2018年,上海體育學院新聞傳播與外語學院,‘電競解說專業’已經開始招生了。路云亭估計,2019年,上海體育學院的其它院系將會開設電競隊員這個專業并招生。
從這次亞運會可以看到,中國的“電競”已經落后于美國很多很多,需要急起直追。而要趕上美國,就要從觀念上破除“游戲誤人”的迷思,不要再妖魔化電子游戲。
上海體育學院教授路云亭說,“精通電子游戲的專家,會變成未來社會的持鑰人,他能打開未來社會的鎖匙,而我們(不精通電子游戲的人)只能跟著他走進去了。”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