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可愛的孩子們升上一年級,就要開始長達十幾二十年的全天、規范的學習生涯了。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開端,而這個頭開得好不好,它的影響力不可小視。
一個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在這個階段,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愛上學、喜歡去學校,那么就算是“贏在起跑線”了。
但是,現實情況比想象中的要糟糕。這不,一年級的家長群都炸開了鍋:
@孩子上了小學之后,每天都感覺好累啊。白天晚上都得時刻關注手機,老師發到群里的作業得第一時間知曉,如果沒按照老師要求的格式來做,第二天就會挨批。
@對呀,對呀,天天都好緊張,回家還得輔導孩子作業。給孩子講幾遍,孩子還是聽不懂,忍不住想動手打他。
@第一次上一年級,完全沒經驗。完全搞不懂老師的一些書寫要求,真的要崩潰啊。
@你們還好,我家孩子以為可以像幼兒園那樣跑老跑去,結果就被老師點名批評了。我家娃現在都害怕去上學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唉
引發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主要是家長沒有為孩子做好升學準備,讓孩子在情緒、行為、心理等各方面產生不適應,最終導致孩子不愛上學,甚至對學校感到恐懼。
那么針對出現這些情況的孩子,我們該怎么辦呢?有以下幾個方法分享給大家:
01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巴金曾經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就必須按照學校規定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所以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僅可以讓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的教學生活,還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從而獲得老師的夸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當然,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家長應該承擔起監督者的角色。
比如,
讓孩子自己查看老師布置的作業,并按照上面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
做完作業后,自己收拾好書包,檢查明天要帶的東西是否遺漏;
上課的時候,記住課程上不懂的知識點,回家問家長;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事情,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如果孩子們能在自己家長的監督下,堅持做好這些事情,那么孩子應對學習肯定沒那么吃力,自然就可以對自己充滿信心,不對學校反感。
02
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
這里的“知識”是指孩子對事物的認知。譬如說一些簡單概念,動物、植物、水果、糧食等,以及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數量單位,一只、一瓶、一塊、一頭等。
從簡單的開始,再到一些復雜的詞匯理解。包括簡單區分韻母、聲母、前鼻音、后鼻音等。
在這個逐漸滲透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可以讓孩子愉快的參與其中,還可以不斷地學到新知識。
這些知識未必對一些考試起直接作用,但在潛移默化中,孩子的理解能力會不斷地提升,就算是“零準備”的孩子,也可以成為老師眼里的好學生。
03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人無完人,每個人皆是如此。如果孩子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去做,父母不應該過多的責罵孩子,而是要讓孩子知道:家是可以和你分擔壓力和痛苦的地方,不完美也沒關系。
一部經典的教育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8歲的男孩伊夏不管怎么努力,都沒辦法拼寫和閱讀,因為這些文字在他眼里都是跳動的符號。而他的爸爸對他非常嚴格,并不知道這是一種“閱讀障礙”,在失望之余送他去特殊學校,伊夏為此非常絕望。
最后,一位名叫尼克的美術老師走進了伊夏的生活,在他的教育之下,伊夏勇敢的面對了自己的缺點,并且發現了自己在美術的天賦,最終找回了自己的快樂,成為了一顆閃亮的星星。
正如電影名稱一樣,每個孩子都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平凡的背后也有他們的閃光點。我們不能因為他們不出眾就認為他們不夠努力。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讓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因為,我們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孩子幸福健康,不是嗎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