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尼二狗圖:網絡、一村
相信在不久之前,許多人已經看過Faker在直播時玩《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中文名《和Bennett Foddy一起攻克難關》,簡稱“缸男”,也可以結合一些時效性稱之為“掘地求升”)的視頻。在感嘆究竟是怎樣一款游戲能夠將中單大魔王折磨的死去活來時,也不禁讓人懷念起Faker此前的“造橋”時光。
從“造橋”到“爬山”
作為SKT的資深小游戲專家,Faker的游戲品味十分了得——從開播至今,Faker前后玩過的總共大大小小六七款游戲都是頗為上乘的作品,有些趣味益智,有些考驗鍵鼠操作,還有的考驗忍耐力——比如這一款讓全世界無數職業選手和主播抓狂的《和Bennett Foddy一起攻克難關》。
除了Faker,當然也有許多其他職業選手擁有在直播打Rank的間隙玩玩其他游戲的習慣。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些職業選手們在直播中或是Rank之余體驗過的游戲——如果《英雄聯盟》玩累了,不妨去嘗試一下這些作品。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和Bennett Foddy一起攻克難關
相信我,Bennett Foddy并不會和你一同攻克所謂的難關,他也并不是那個把自己裝在黑色罐子里,手中只有一根錘子的男人,他正是把你丟進這個無盡深淵里的始作俑者——游戲制作者本人。
“我做的這個游戲,是為了某種特定類型的人,為了傷害他們。”單從這一句Bennett Foddy自己寫在游戲簡介里的話可以看出,他確確實實低估了這款游戲的影響力——因為它差不多已經無差別地傷害到我周圍碰過這款游戲的“每一種類型”的人了。如果你是第一次玩,大概會遇到下面這些事。
首先,你會覺得這游戲很有特點,為什么會有人設計一個在罐子里,手拿錘子的人呢?然后你簡單地操作了兩下,誤打誤撞地跳過了第一棵樹,你覺得這個游戲還是挺有那么些意思的。接著你來到了第一個山谷,嘰里呱啦的旁白聲音響了起來,你想或許可以再玩兩分鐘,看看再往上面爬會有什么。
于是,五分鐘之后,你開始頻繁地打開“設置”欄,一邊調節鼠標靈敏度一邊懷疑是不是自己的鼠標出了問題;十分鐘之后,你惱羞成怒,“Alt+F4”關上了游戲,但馬上又不甘心地打開,慶幸地發現這游戲還能自動保存;二十分鐘之后,你受夠了游戲本身已經足夠舒緩的配樂,用自己的播放器打開了一首更加空靈的鋼琴曲……直到一個誤操作,導致這個蠢蠢的“缸男”從高處一路滑到最初的山谷,你終于體驗到了,什么叫做深深的痛苦。
請看清游戲右邊寫下的話——這是作者親筆寫的
沒錯,這就是作者Bennett Foddy的游戲理論——痛苦的不斷疊加,換來最終成功時滿滿的成就感。哦對了,他同樣還是《QWOP》的制作人,就是那個通過奇怪的物理系統去控制一個倒霉運動員跑步的Flash小游戲。
所以,如果你不想著了作者的道兒——那么我推薦一種更省力的方法,就是先打開游戲,然后盡可能地玩到脫力,接著果斷退出,看一段高手三分鐘通關的視頻,再看看那些主播和職業選手的失敗集錦,OK,你差不多已經體驗到這款游戲的全部了。
當然,如果你想要自己親手通關,那么其實你能夠體會到這款游戲除了難度之外的其他魅力,比如游戲地圖的精巧設計,表示時間逐漸流逝以及高度升高的背景色,輕柔的音樂,以及某些可能只存在于你自己腦中的隱喻——比如在快要通關時,雪山上一架空著的購物推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職業選手和主播的實況視頻之中,Faker是為數不多幾個在玩這個游戲的同時還能保持完全冷靜的人——也許是常年在比賽場上克服一個又一個心理障礙之后,現在的Faker已經不會在任何挫敗下展現出情緒的變化了吧。
最后,照例放上能夠證明這游戲有多火的照片
Poly Bridge
這款游戲的中文名為《橋梁建筑師》,在“缸男”熱潮襲來之前,它曾一度是Faker的摯愛。那段時間,你總能看到李工程師的精巧造橋手段,當然,還有無數次的失敗。
這款由Dry Cactus開發并發行的游戲風格簡單清新,是一款十分適合在Rank間隙游玩,即拿即放的益智類游戲。游戲中的關卡需要玩家合理利用資源建造橋梁并滿足車、船的通行,前期的關卡簡單、選擇頗多,但到了游戲中期難度開始大幅上升(不過該游戲難度設置比較平滑,很少出現“缸男”那樣的巨量挫敗感突然爆發的情況),過關的速度也會顯著變慢,某些關卡往往需要嘗試數十遍才能夠通過。
如果沒有接觸到《英雄聯盟》,他也許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建筑師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Poly Bridge》是一款十分鍛煉人耐心和心態的游戲,當然是用一種偏溫和有趣的方式。所以,在你下次玩《英雄聯盟》玩到十二連跪之后,不放嘗試一下《Poly Bridge》,緩和一下心情。
同時,該游戲還自帶沙盒模式,玩家可以在其中以更加自由的方式游玩,搭建更多復雜的橋梁,或是為其他玩家設計更難的物理學問題。
Enter the Gungeon
韓國游戲有線頻道OGN有一檔老牌綜藝節目——“From Start Till Clear”,中文譯名為“直到通關為止”。該綜藝節目會邀請一些電競圈內外的嘉賓一同來玩一款特定的游戲(每期都不同),并且如名字所示,直到玩到通關為止。
在2016年全球總決賽落幕之后,節目組順勢邀請到了當屆世界冠軍SKT來玩一款名叫《Enter the Gungeon》(中文名《挺進地牢》)的小游戲。剛剛拿完世界冠軍的SKT成員們沒有料到等待他們的會是怎么樣的噩夢,于是……Faker、Wolf、Bang、Blank四人輪番上陣,連續苦戰了近18小時之后依然未能通關。最終,由于隊員們所花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節目組的預期,節目組不得不停止了節目的錄制,SKT眾鎩羽而歸。
那一天,最后一個勇士Wolf也倒下了……不過后來認真的他在2017年1月6日時終于通關了游戲
從這個真實的故事之中,相信你能對該游戲的難度有大概的了解。作為一款融合了彈幕射擊、地牢探險、像素風格等諸多元素的Roguelike游戲(RPG類型的一個子集,往往擁有單一而不可逆的游戲進程,需要玩家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挑戰),玩家需要在《Enter the Gungeon》之中扮演幾位主角之一,在地牢之中冒險并尋找一把擁有“抹去過去”的槍,從而翻轉和改變自己的悲情人生。
Roguelike類型游戲的主要樂趣在于道具、劇情的隨機性,玩家的每一次游戲體驗都和上一次完全不同。在一款以“Gun”為主要元素的游戲之中(從游戲名中對“Dungeon”的化用即可略知一二),你能夠找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槍械,并用它擊敗各種各樣的敵人。所以,如果你對彈幕游戲情有獨鐘,或是喜歡“電玩”系列皮膚的藝術風格,又或是渴求更高的挑戰,那么《Enter the Gungeon》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
槍械、彈藥、還有數不盡的敵人
Undertale
同樣是一款Faker曾在直播時游玩過的小游戲,Undertale(中文名:傳說之下,亦有多種譯法)并不僅僅是一個擁有超級棒游戲配樂的像素風格RPG游戲那么簡單。
95%的Steam好評度,IGN的10分滿分,TGA最佳年度獨立游戲、最佳RPG、最佳游戲突破獎——一系列的獎項砸在Undertale和它的作者Toby Fox身上,用來表彰他和他的作品是如何在一個已經足夠龐大、復雜的游戲產業汪洋之中掀起一片如此美妙的水花。
“玩過的游戲越多,越能感到Undertale的偉大。”
“不僅僅是游戲,而是一種處世態度。”
“在這里,你可以溫柔的像一個怪物,或是殘忍的像一個人類。”
“這真是一個垃圾游戲,因為你根本無法透過眼淚看見屏幕。”
你可以從一萬種角度去說一款游戲的優點(讓我們姑且把第四個哥們兒的評價也算上),但真正的好游戲給到人的某種難以言說的感動總是一致。游戲所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在很久之前,地球上居住著人類和怪物,而在某一次兩邊的關鍵戰爭之中,人類大獲全勝,并且用結界將怪物困在了地下世界。某一天,一個小女孩掉入了地下世界,而玩家將扮演這個小女孩在地下世界之中冒險,遭遇各種各樣的“怪物”,隨著劇情發展找到回去的路。
對,這就是這款游戲如此簡陋的畫面
表面上簡單的劇情,但內核卻是一場對傳統游戲類型徹徹底底的革命。由于這款游戲的“處女體驗”十分重要,我們不希望任何一位玩家在體驗《Undertale》之前遭到哪怕一點點的劇透,所以這里并不會對游戲的正式劇情做出說明,相信在游戲中期,或是通關之后,每位玩家都能夠有自己對于游戲的體會。
你在游戲中的種種行為,最終的目的是什么?
作為主角,你為什么存在于游戲世界之中?
你如何看待游戲之中的NPC,那些虛擬的角色?
以及,你為什么要讀取過去的存檔呢?
希望這些問題能夠給玩家一些小小的提示或是思考。《Undertale》并不是一個能夠一邊玩《英雄聯盟》一邊輕松推薦的小游戲,相反,它應該是泡一杯咖啡或茶,在后半夜溫暖的臺燈燈光下細細品味的那種,讓人回味悠長的藝術品。
此刻的我充滿了決心!
Stardew valley
Stardew valley,中文名《星露谷物語》。半年前,IGN評選了“游戲史上100個最出色的RPG”,其中《Undertale》被排到了第68位,而《Stardew valley》則領先其17名,被排在了51位。
歐美游戲媒體和電競媒體的套路往往相同,這意味著這個所謂“100個最出色RPG”的榜單在眾多RPG玩家之中的風評,很可能就像是我們看到了ESPN的《英雄聯盟》選手、戰隊排行榜一樣。但不管怎樣,《Stardew valley》的上榜,同樣意味著游戲本身品質的過硬。
讓我們回到很久很久以前人手一部GBA、GBC的掌機時代,《火焰紋章》、《黃金太陽》、《惡魔城》,一個又一個的經典IP陪伴著我們度過童年。然而倘若討論到最殺時間的游戲,《寵物小精靈》和《牧場物語》絕對是其中的翹楚。現在的我,再找不回當年費勁千辛萬苦終于抓到急凍鳥,或是終于把破水壺升級成金水壺時的那種單純而濃厚的成就感。
很高興,《星露谷物語》讓我重新找回了當年玩《牧場物語》的感覺,在此之前,類似的游戲是《饑荒》和《泰達利亞》——搜集資源,建造,擴充,最后收獲一個欣欣向榮的家。如果以《牧場物語》來做類比,《星露谷物語》會顯得更加純粹,曾有報道稱,一位名為塞繆爾的玩家因為《星露谷物語》而放棄了自己過去的生活,轉而去鄉村購買了一座小農場。
所以,如果你已經很久沒有再次回味《牧場物語》,或是希望玩到一些優秀的、帶有豐富養成類元素的作品,那么《牧場物語》會是很好的選擇,在這篇文章的所有推薦游戲之中,它也許和《Poly Bridge》一樣,是最能夠讓玩家放松,或是找回好心情的作品了。
Slither.io
需要糾正的是,Slither.io的中文名并不是《蛇蛇大作戰》,后者只是前者的山寨版本而已。在一段時間里,以此為基礎的各種類型的“io”游戲一度盛行于各大主播和職業選手之間。
那么什么是“io”游戲呢?在國內,去玩玩《球球大作戰》或是《蛇蛇大作戰》自然就知道玩法,也能體會到一些樂趣。通常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多名玩家(下至幾十,上至萬)在同一張平面地圖之中進行移動、搜集資源、相互攻擊并成長等等行為,最終在某種情況下,排名第一的玩家獲勝,而在游戲過程之中陣亡的玩家則直接退出本局,所有數據清零——“io”游戲并不僅僅局限于“球與蛇”,根據制作者的想象可以擁有諸多變化,之所以稱之為“io”游戲,是因為最初一批開發者習慣將游戲掛上“.io”域名,后續者也遵守并推崇了這一習慣。
在眾多類型各異的“io游戲”之中,《Slither.io》成為了引發“io熱潮”的作品,將貪食蛇的游戲規則和“io游戲”內核相結合,最終的效果異常得好——在大眾玩家眼中,它是網絡版的貪食蛇,而在io玩家的眼中,它又保存了這一游戲類型的原汁原味。
由于本身較為休閑,同時即玩即放,《Slither.io》非常適合利用瑣碎時間晚上兩把,比如等待隊友BP,或是游戲讀取時。但小心,《Slither.io》同樣也會出現“缸男”那樣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情況。
I Wanna be the guy
這應該是Faker最早在觀眾心目中留下印象的游戲——它能夠充分體現玩家時機把控能力、操作精度等屬性,如果你現在去百度Faker所玩過的小游戲,多半會看到他操作著一個紅色披風的小屁娃和會發射巨量彈幕的煙盒對決的場面。
其實“I Wanna”并不僅僅指一個單純的游戲,而是指一個擁有眾多作者和愛好者的游戲系列。作者們制作各式各樣屬于自己的“I Wanna”游戲,玩家們則負責游玩、評價、給游戲的難度劃分評級,這也是為什么“I Wanna”系列往往會跟上各種不同的后綴的原因。
許多人說“I Wanna”是高難度的抖M游戲,其實并非如此。關于“I Wanna”系列的諸多作品都有著從0-100級的嚴格難度劃分,等級越高難度越大,每過十級或二十級便是一個大區塊,分別為非常簡單、簡單、中等、難、非常難以及專家級別。
如圖是難度在Lv.5以內的“I Wanna be the Choko Choko”:沒有太多陷阱和障礙,很簡單
接下來是難度Lv.55左右的“I Wanna be the best guy 1”:開始擁有抓狂的難度,陷阱和障礙
最后是難度大于Lv.90的“I Wanna be the emperor”:動態陷阱明顯增多,難度巨量增加
而其中,Faker玩過的兩款《I Wanna be the guy》以及《I wanna be the boshy》均是難度超過Lv.80的“I Wanna”系列,可以說是非常高難度了。
“I Wanna”系列的真正樂趣在于挑戰自我,在通過那些看上去完全不可能的關卡之后,玩家獲得的成就感非一般游戲能夠比擬。同時,和《英雄聯盟》相似的是,“I Wanna”系列同樣非常看重玩家的“手感”,兩三天不玩之后實力就會大幅下降,所以,“I Wanna”系列,請謹慎入坑。
《鐵拳7》
作為一個對格斗游戲有著獨特情結的《英雄聯盟》愛好者,當看到wolf在直播里用鍵盤“打鐵”(某種黑話,指的就是玩“鐵拳”系列)時真是頗為感動。在本篇文章共推薦的八款職業選手玩過的游戲中,《鐵拳7》應該是在競技屬性上最為接近《英雄聯盟》的作品了。
同樣作為競技游戲,格斗游戲相比于MOBA游戲更加“短平快”,節奏更加緊湊,很適合在MOBA游戲間隙耍上兩把,就像主播大司馬做的那樣。
但很可惜,在中國,大部分游戲玩家對于格斗游戲的記憶僅僅停留在這樣一款在它的發源地并沒有受到太多好評的作品之上——《拳皇97》。原因在于格斗游戲的發展平臺主要集中在街機和主機上,極少涉及到PC端,所以在中國,格斗游戲一度淪為小眾和邊緣化的圈子,即使在主機解禁之后,想要培養出更多的格斗游戲玩家,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然而在韓國,格斗游戲的生存環境要好上許多,尤其是《鐵拳》系列——作為韓國街機廳里最為火熱的格斗游戲,自然也帶動了一大批職業選手的閃亮登場,所以,這么看來Wolf在休息時間玩玩《鐵拳7》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之事。和《英雄聯盟》類似,韓國同樣完成了在世界范圍內對于《鐵拳》項目的稱霸,幾個月前我們曾經報道過韓國知名鐵拳玩家“Knee”簽約Rox Tigers的消息,同時,還有一些諸如“JDCR”“Saint”等著名韓國選手選擇簽約Echo Fox這樣的外國戰隊。
幾個月前剛剛加入Rox 的世界頂級玩家——Knee
有人說,作為格斗游戲的發源地,日本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韓國在《鐵拳》項目上完成了超越;有人說,歐美玩家有獨特的FPS天賦,但韓國在《守望先鋒》上完成了超越;有人說,中國人玩DOTA類游戲很厲害,但韓國在同是MOBA類游戲的《英雄聯盟》上完成了超越。在多個類型的游戲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也許我們不能再以簡單的“人種眼光”去評判一些事物,而是要真正看到別人做的更好的地方,從而加以吸收和學習。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