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厭學我怎么辦?
高二美術生,從高一下學期就開始不想去學校,不想住校但是學校不允許,經常頭暈惡心。這學期真的受不了了真的害怕去學校跟家里鬧了很多次也請了很多次假,我知道學習很重要我也想學習就是不想去學校那個環境,學校里打電話很困難,也沒有交心的朋友,新的老師講課跟不上原來中上的成績現在掉到中下(全憑小聰明)真的感覺不會學習了,每次考試都想撕卷子,害怕面對老師,很多時候字都認的連在一起就理解不了。最舒服的就是一個人在家待著了。
管心營:
你受苦了,成績不好、社交又出現問題、還適應不了新老師講課,在你的處境下,你做得已經很好了。
我們管心營是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處理過很多厭學癥的問題,你的問題點還挺多的,其實歸結過來還是一個人際關系的困擾。
你的困擾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同輩競爭壓力,一方面是關系太過緊密。
1
心理問題往往是關系的問題。
你現在的厭學情緒也來自于關系方面的問題。
比如,你一個人想看電視看電視,想寫作業寫作業,想上廁所上廁所。
但是你媽摻和進來了,你就很難受“看電視這么起勁,寫作業不見你這么積極。”
你正在寫作業“你能不能認真點,錯這么多?為什么空這么多沒寫?”
你想去上個廁所“懶人屎尿多,才坐了多久。”
你一下心理就不好受了。
而且學校的問題,往往不是學習的問題,而是競爭壓力的問題。
學習是很辛苦、是很累,但是往往不會痛苦,痛苦的是考試和排名,是分數不如別人高。
其實不用任何大人講道理,每個孩子都知道考得不好的話,自己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幾乎每個大人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孩子考名牌大學,想孩子賺大錢,想孩子有社會地位,但問題是名牌大學就那么幾個,創業成功的老板也就那么幾個,當大官的也是那么幾個位置。
這就有了一個問題,有幾個人能做到呢?大概率是做不到的,那做不到怎么辦?
家長往往不會給出答案,而是不斷地希望子女去競爭,直到勝利為止。
很多子女出現心理問題,本質是對關系的不滿。
在學校中,對競爭的關系不滿,子女往往有很高的競爭壓力,卻沒有很高的競爭力。
在家庭中,對苛刻的關系不滿,只有子女考得好,才能獲得父母的愛,父母不是愛他,而是愛成績好的他。
2
人處理事情的三個通用辦法,狠、忍、滾。
你選擇回家一個人待著,就是選擇“滾”嘛。
如果是成年人,在一個公司干得不爽了,選擇滾,也就是辭職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學生選擇“滾”,是不太行的,因為你請假,是不太行是。
我們管心營從組織狀態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關于厭學的問題。
首先厭學的人是子女,是孩子,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的麻煩就在于沒有獨立能力,成年人干得不爽了,可以辭職,可以把老板炒掉。
而學生在學校中學得不爽了,學生沒辦法把老師炒掉,也沒辦法把校長炒掉,更加沒辦法改變學校中的規章制度。
而請假,只能短暫的逃避學校的環境,最后回到學校中,原本學校該出現的問題一個都不會少,什么同學關系、師生關系、繁重的課業、高考的內卷等等。
這些壓力并不會隨著請假而消失,甚至你休學,你換學校也是如此,該有的問題也不會少。
我們能夠理解,現在的學生壓力確實不小,成年人對996都有很大的怨言,而學生常常是7107的日程安排,早上7點,晚上10點,連續7天的學習,只有周日下午6小時的假期。
在這樣情況下,還會有家長說自己家的孩子“矯情”“吃不了苦”。
被家長理解,對于子女來說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你不愛讀書,是很合人性的,也是很合理的。
但是很多事情就是去經歷的,你不經歷,就很難得成長,成長就是你可以躲的時候,不去躲去承擔,這就是成長啊。
當你承擔的時候,你也會發現,你現在遇到的問題,其實你自己是有辦法解決的。
而你現在忍受的辛苦和孤獨是有價值的,可以讓你未來的人生活得更好,可以支付你實現理想的成本,最重要的是,你會有很多的自由,
但是到了成年之后,你在不合適的工作崗位上,你的辛苦和孤獨,就未必值這個錢了。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8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