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因為孩子打游戲亂充錢的報道很多,現在的家長不僅要擔心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還要警惕孩子打游戲充值的可能。
王爸爸的兒子目前讀初二,去年因疫情影響,一直在家里上網課。父母白天都在外上班,沒想到孩子就借著上網課的機會,用手機與朋友一起組隊打游戲。幾個月的時間里,孩子多次用微信里的銀行卡充值,累計充了4千多塊錢。
因為上網課有作業安排什么的都在微信群發布通知,王爸爸就用自己的銀行卡給孩子注冊了一個微信。注冊用的銀行卡里面的金額并不大,王爸爸當初也是看里面錢少才拿去用的。
后來有一次王爸爸去銀行取錢,想著把那張卡里面的錢取出來,沒想到少了幾千塊錢,這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并不是一筆小數目。在查詢流水賬單后,王爸爸發現“消失”的這筆錢,竟然都用于購買游戲裝備了。
而且,仔細查看支出時間,王爸爸發現孩子從去年8月起就開始在游戲中充值或者直接購買皮膚,當時充值的額度較小,后面充值金額越來越大,前后累計充了4千多塊錢。
一開始王爸爸還和顏悅色詢問孩子是否用了銀行卡上的錢,想著孩子如果主動承認錯誤也好教育,可孩子就是說自己沒有用。詢問幾次孩子都不承認后,王爸爸非常生氣,狠狠地揍了他一頓,孩子這才承認,他在玩一款“吃雞”手游,并在游戲中充值,密碼是之前看王爸爸注冊賬號輸入時記下來的。
自去年以來,我們遇到過不少類似王爸爸家這樣,父母在外忙于工作,忽略了關注孩子的情況,孩子在家里上網課,沉迷游戲并充值買裝備的情況。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該如何教育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家長先檢討自己,為何孩子充值游戲幾個月后才發現,平時對孩子是否疏于陪伴
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問題后,一味地認為是孩子的錯誤,“孩子不應該玩游戲,更不應該私自拿父母的錢去買裝備…”在指責孩子前,家長有沒有反思過為什么自己在一段時間后才發現孩子充值游戲呢?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都為了生計而奔波,根本無暇去照顧孩子,更別說共度親子時間了。于是越來越多的家長忽略了孩子玩手機的情況,導致他們在游戲的引誘下,在監護者缺失的情況下買裝備買皮膚。
其實孩子真正內心的渴望是什么呢?是父母的陪伴和對自己的關愛。孩子如果從小和父母關系好,父母陪伴得多,孩子會有充足的安全感,家長也會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
二、孩子沉迷手機很可能是其他方面遇到不同的問題,特別是面對學習,面對學校老師同學可能會有焦慮的情緒,家長要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和焦慮情緒消除,讓孩子找到價值感
不少家長只是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從沒有真正的去問過孩子,除了學習以外的事情。
其實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漫長而又痛苦的事情,當孩子面對學習時難免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情緒,而手機最終成為了他們寄托感情、排解壓力的工具。
孩子在學校里會不會適應,特別是升學后能否適應新學校,跟老師、同學是不是相處的融洽,在學校里有沒有要好的朋友等,這些其實都是需要我們家長關心的。
三、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的反叛心理,要改善親子關系,必須要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面對沉迷手機的孩子,父母最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是強迫沒收、毆打、責罵或放任不管。這樣不僅沒有幫助孩子戒掉手機成癮,時間長了不光孩子會越來越反感父母,對父母產生怨恨。更嚴重的還會跟父母對抗,用一些不正當的方式拿到手機。沒有戒掉“手機癮”,反而讓親子關系出現了裂痕,并難以彌補。
家長對于孩子玩手機這件事如果過于焦慮,會引發親子之間的沖突,你越不想孩子玩,孩子越會去玩。當親子關系不夠好的時候,家長的過度反應只能激化矛盾,讓孩子更去玩手機。提升溝通技巧,放下焦慮,改變教育方式,是家長需要去做的。
四、幫助孩子建立界限,引導其他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目標
孩子沉迷手機,到花幾千充值游戲的程度,家長是一定要進行適當的管控的。建議家庭開一個會議約法三章,與孩子協商制定玩手機的時間,什么時候玩,每天可以玩多長時間,達成一致的意見。同時父母做好監督孩子執行規則,幫助孩子建立手機網絡、學習、作息的界限。
引導孩子建立界限的同時,家長也要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成績,找回學習的自信心。當然,平時家長也要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以做的有趣的事情,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拼圖、搭積木、滑板、籃球等,一些益智類、運動類的項目,讓孩子每天有事情可以做,發現身邊其實除了手機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有趣的事情。
如何30天幫孩子戒除網癮,建立界限,改善叛逆厭學,抑郁、不上學等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與私信我們領取方案,一起討論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