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想知道其中的答案。‘孩子不愛學習’,其實這個前提是不對的呢。
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喜歡學習嗎?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孩子到底不愛學‘什么’,他是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嗎?我們要把內容說具體。曾經一位媽媽聽到這個問題眼睛發亮,她說:我的兒子上小學之前很優秀的,看書能看一個小時,自己玩玩具,拼圖,一玩能玩大半天,特別專注!就是上了小學之后做作業就不行了,我就問:‘他是學校的功課都不好嗎,還是有喜歡某一門課程呢’,這位媽媽就說,也不是全不行,比如,背課文很快就背完了,還很自豪的給家長背誦,一寫字就特別拖拉,數學題簡單的可以,遇到稍微拐點彎的就不愿動腦子,甚至坐那發呆,各種小動作。
聽完她的話,我知道了孩子喜歡學習要滿足兩個原則:一是有用,二是有趣,拼圖有趣,這樣孩子喜歡,背課文讓孩子有成就感,這樣孩子喜歡。但是為什么孩子一上小學就不愛學習呢?因為小學的學習沒有符合有用有趣,作業量大,并且題難不會做,導致孩子沒有成就感,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看到學習對他的好處。
心理學認為,一種行為能給人帶來好處,這種行為才能強化,并堅持下去,沒有好處的行為很難堅持得。所以呢孩子不能靠天生的本性來堅持。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堅持這種暫時看不到好處的學習呢?這需要家長的陪伴和指引,要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看到學習的長遠好處,讓孩子去體會對學習的掌控感。
再陪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要給孩子營造氣氛,比如陪學時不要總盯著孩子看,寫錯了立馬指出來,孩子剛走神就敲桌子,孩子會有什么感覺呢?
二,孩子面對困難時,要認同他的畏難情緒。
三,當遇到學習困難時,幫助孩子想辦法突破,而不是一位的埋怨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