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叛逆,不想上學,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正確地開導孩子,讓孩子打消這種錯誤的念頭,從而回歸到正途上?
太過早的進入社會,對孩子來說覺得不是一件有利的事。孩子涉世未深,并不了解社會的情形,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誤入歧途。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分析了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件,發現了一個重要規律:大多數青少年犯,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中途輟學,無所事事,每天在社會游蕩。從這個角度說,輟學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誘因。故而,一旦發現孩子有輟學的念頭,家長一定要立刻引起重視!但,絕不能直接否決孩子的想法,強行壓制下來,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使用強制手段壓制孩子放棄想法,只會適得其反,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緒,孩子可能一氣之下離家出走,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且也會造成親子間無法彌補的隔閡,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反而更加堅定孩子離家外出打工的想法——免得每天呆在家里聽父母的責罵和嘮叨!
換言之,父母想要留住孩子,讓孩子重新回到正常的學習中,最正確的做法,就是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
可以說,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就徹底失去了對孩子的管控力,對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無功,吃力不討好,那我們父母如何在保證良好親子關系的前提下,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向正途呢?
找到原因
首先我們要找出孩子不想上學,輟學外出打工的原因,經過分析可能有以下幾種:
1、對學習徹底失去信心,認為再學也沒用
2、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認為讀書是一件無聊的事情
3、沉溺在游戲的虛擬世界中,逃避現實
4、遭受外面的金錢誘惑,想早點掙錢
5、受外面社會人士的影響
6、對社會認識不深
7、因叛逆賭氣而厭學
以及其他綜合性因素
具體做法
那我們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當孩子提出想要輟學外出打工的想法時,我們首先要表現出理解和接納的態度,絕不能立刻否決,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坐下來交談,了解孩子厭學和想要輟學的確切原因。以及詢問孩子對輟學后的生活的想法和計劃。
這時孩子大多都是僅憑著一股氣,而沒有確切計劃的。這時我們要抓住這一點,先認同、理解、接納孩子的想法,再和孩子一起具體分析,孩子一些想法的可行性。比如孩子說要去大城市進廠打螺絲,我們可以將打螺絲需要學習什么,需要什么學歷,干些什么,一個人在大城市的生活問題,是否有五險一金,有哪些危險,有學歷的工人和沒學歷工人的區別等資料擺在孩子面前,不需要自己做總結,苦口婆心地勸孩子,孩子是聰明的,自己會看會思考,知道自己想法的不可行性,但可能因為先前放的一些狠話下不來臺階,這時我們就要適時給予孩子臺階下,維持和諧的親子關系。
或者讓孩子在我們的可控范圍內出去打工一段時間,讓孩子切身體會到生活的艱辛,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再讓孩子回到學校,比說教更有用的方式就是實踐。
整個過程中切忌不能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要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了解孩子厭學想輟學的原因,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這樣就能在保證良好親子關系的同時,引導孩子走向正途。
深入思考
歸根結底,說了這么多,我們父母想要給孩子傳遞的就是沒有學歷,難以在社會立足,只有做好現階段的事情考上大學,才能有理想的生活這個道理,但是,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把這個道理講給孩子聽,孩子只會左耳進右耳出 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孩子永遠不會聽你說什么,他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這階段的孩子自主意識很強,只愿意相信自己的思維判斷。而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足夠多的思維依據和資料,有足夠耐心的陪孩子驗證每一個選擇,這就是成長。
當然,也可能有父母會說,那孩子還是不愿意聽自己的話,一意孤行地要出去找工作怎么辦呢?
或者說,萬一真的有些公司真的就錄取了孩子,那該怎么辦呢?
在保證孩子沒有被騙子找上利用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出去闖蕩一番,說不定真能做出一番事業。畢竟很多事情,孩子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知道是非對錯,輕重緩急,知道自己該階段該做的事,也更能體會和了解父母的苦心。
而且,確實有不少厭學叛逆,不想上學的孩子,出去社會打了一年工后,嘗盡了自己孤身在外生活的酸甜苦辣,才發現,在家里有父母照顧陪伴的生活,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的日子,才是最幸福最快樂的。最終還是選擇回到學校繼續學業。浪子回頭金不換,只要孩子開竅了,想要學習,什么時候都不晚。
只要父母始終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有效的溝通技巧,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那么,不管在何種時候,孩子都會把家當成避風擋雨的港灣,把父母當作人生的燈塔。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有上梁行得端,坐得正,孩子才會學習到這種優良品質,將它傳承下去,不厭學叛逆,而是好好學習,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4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