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講道理能教育好一個孩子,那就不會有問題孩子了
有的孩子經常在媽媽面前講:天天就是學習、學習,每天除了作業就是作業,學好了有什么用?
媽媽告訴他:你們這個年齡就是要學習啊,大家都在學習,你不學習將來你會怎么樣呢?
有時候也會說:你說學習重要不?你要是學習不好媽媽會難過的,知道嗎?
前一句是在講道理,“理”確實是這個理,可孩子聽得進去嗎?
后一句是想告訴孩子,自己對孩子不好好學習這件事的反應。也沒有錯。可孩子還是沒有聽進去,仍然抱怨作業太多,學習沒有用。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
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這個孩子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在學習或作業,玩游戲、看動漫的時間也不少,可為什么他卻覺得自己總是在學習學習,除了作業還是作業,沒有玩的時間呢?
原來這位媽媽一直很緊張孩子的學習問題,總想著孩子要好好學習,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所以總喜歡把學習掛在嘴上,什么事都往好好學習上扯,有機會就要孩子去學習。
其實他并不是在說他學習的事,他也不是真的認為學習沒有用,他根本是在用這種方法告訴媽媽:他壓力太大。他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煩燥,無法安心學習,所以,他需要媽媽的理解和幫助,需要找到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
可是這位媽媽不知道這些,卻總是去跟他講為什么要學習的道理,孩子不僅原來的情緒得不到宣泄,還增加了新的情緒,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僅聽不進媽媽的話,還會變得越來越煩躁,而游戲就成了孩子逃避問題,渲泄不良情緒的首選,沉迷游戲也就是不難理解了。
所以,當孩子抱怨學習的時候,正確的回應不是正面解釋什么,而是接受孩子的感受:你不是是覺得壓力大?是不是想學好又擔心自己學不好?
一方面是要傾聽,讓孩子訴說渲泄,站在孩子的角度來面對和處理孩子的實際問題,不要用自己的世界去套孩子的世界,否則,就要亂套。
另一方面是要停止對孩子的學習盯梢,切忌上綱上線什么事都往學習上扯,不要總是嘮叨學習的事。要相信孩子是愿意學好,愿意優秀的,培養的他自覺性和主動性,不要培養按一下跳一下的賴蛤蟆。
但又不能放任不管,這就要早立規矩,用規則來管孩子,而不是用情緒或好惡來管孩子。同時,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生活習慣,讓習慣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要給孩子方向,就要自己先看清楚方向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