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將來能考上“985”或“211”名牌大學,孩子一生幸福,父母臉上有光,真的是光宗耀祖、風光無限。

由此各位家長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便將孩子的培養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不惜花重金慷慨以對。
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對的,更是無可挑剔。可是這些父母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作為孩子的家長,自己在學習方面做得怎么樣?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們又在做什么?
所以有時孩子競理直氣壯地反問自己的家長:爸爸是個高中生,媽媽是個中專生,你還想讓我學習好,我哪有這個上重點大學的基因?
暫且不說基因的問題。就說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們拿著手機,興奮地玩來看去,素質好的把喇叭調到靜音狀態,只看畫面不聽音;霸道的家長不但欣賞畫面,還要開著音效。孩子能做好嗎?

當孩子不愿學習、或對學習失去興趣、或者學習成績不太理想時,家長就會動用自己的親戚關系,舅舅們來勸導,叔叔們來說教,姑姑會來單獨看望,大姨小姨也來正言相告。弄得孩子是壓力劇增,更加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上大學的確是孩子有一個好未來的最簡捷的正道。但真正能夠做到也確非易事。作為家長,如果自己一生都沒做到的事情,反而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做到,也確實是有點強人所難。
所以作為家長,必須首先要以身作則,要好好地給孩子做個榜樣,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不要總是自己玩,卻光要求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有希望達到成功的目標。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