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怎么培養學習興趣?
“
看了《2022國民心理健康報告》發現,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僅有21%。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位帶班多年的班主任通過分析班級成績單,發現一個現象:
手機使用的頻度和成績成反比,也就是說平時使用手機多的,或多或少會對成績有影響。目前成績退步嚴重,名次靠后的學生中,幾乎都有手機,大部分同學都會用手機玩游戲,其中一個男生已經有比較嚴重的依賴。
經過多年觀察,他還發現:
在手機的擁有率上,重點班遠遠低于普通班。而且班里玩手機玩的最兇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反倒是一些家境比較一般的孩子。
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有著更強的自制力,或者說,家長在對孩子手機的管控上有著更清醒的認識。而經濟水平中下的家庭反倒在嬌慣孩子,以致他們上課的時候不時拿出手機瞄一眼,課間爭分奪秒打一局游戲,連跟老師說話的時候,眼睛都盯著屏幕。
這再次證明,使用手機對學習影響非常大。
玩手機對學習的影響有多大?是如何破壞專注力、如何影響成績的?
破壞專注力
無法長時間地集中精神,缺少對某個問題深入持久的了解和思考。
這似乎已經成了手機操控下的現代人的“通病”,“專注”狀態正變得越來越難得。
手機帶來的滿足感太容易獲得,而一旦你習慣了這種“唾手可得”的滿足感,就不愿再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比如在高度自律的狀態下完成作業、思考問題。
在回答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時,巴菲特說,我的答案是專注,而且比爾蓋茨的答案和我一樣。對一個學生來說,能不能培養出高考所需的能力,關鍵在專注力的強弱,而非智力高低。
沉迷手機的學生很難在學習上進行持續的、深入的思考;而沒有深入思考,淺嘗輒止是無益于掌握高難度的知識。
二、占用寶貴的時間
孩子學習之余的時間并不多,有些孩子把碎片時間用來看幾頁課外書、做幾個健身運動、跟爸媽聊聊天說說話,有些孩子見縫插針一有時間就想拿起手機,而一拿起手機就再放不下。越玩越想玩,越不想轉換頻道進入學習狀態,于是便會進入惡性循環,成為手機上癮患者。
羅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講中說:游戲大佬們制作的王者榮耀讓人十分鐘有個興奮點,而吃雞游戲三分鐘就要有一個興奮點,而甚至要追求一分鐘一個興奮點,說白了就是只要讓你坐到游戲跟前,根本就下不來,想下來也不要你下來,你下來那就是制作游戲的人的失敗了。
而到底是你聰明還是游戲制作者聰明?他們是一個攻關團隊,你們不過是未成年人,怎么可能和他們匹敵?
別人在課下拼命學習,你卻在找盡興玩兒手機;別人在課堂上專心聽講,你卻在胡思亂想、打盹鬧瞌睡;別人下課或休息或準備預習,你卻興奮地跟同道中人聊起升級打怪,手癢心難耐。誰能考出好成績,還用說嗎?
3. 破壞與周圍人的關系
孩子一旦愛玩手機,父母必然恐懼擔心,著急上火,或直接干涉,拔網線、砸手機,爭吵責罵;或到處尋方找策,一想起來就暗自垂頭喪氣,為孩子未來擔心;老師則怒其不爭,反復勸說無用,干脆聽之任之;處在壓力之下的孩子,不管在手機中獲得多少樂趣,一旦面對現實,立馬覺得壓力特別大。這是大多數沉迷手機孩子的生存狀態。
理想與現實的沖突,自己意愿與家長老師的矛盾,使他們處在一個不和諧的關系中,不可能有發自內心的快樂,也不可能在被逼學習的高壓環境下獲得真正的進步。
4. 手機網絡誘惑吸引人們的第四個原因:功能太多。現在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離不開手機,用手機上網、刷視頻、玩游戲都是常見的娛樂活動,而且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娛樂項目,打游戲、追劇、看漫畫等等,甚至連吃飯都在玩。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