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厭學癥是指孩子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知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那些患有厭學癥的孩子往往對學習失去興趣,他們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恨書、恨老師、恨學校,嚴重者甚至一提到上學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歇斯底里,甚至引發抑郁癥,出現自殘行為。
而引發孩子厭學癥的原因很多,首先許多孩子自身比較懶惰,怕苦怕累,總覺得學習是一件很苦很累且很乏味的事情,一看到書本就頭痛,總想找機會逃避學習。并且有的孩子在學習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父母給孩子報的輔導班也很多,孩子也按時上課交作業,但每次考試都不理想,他們就覺得自己在學習上沒有天分,開始厭倦學習。
另一方面父母的獅吼功以及缺乏耐心,影響到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學業太繁重,孩子每天都沉浸在學習中,沒有時間放松,使得他們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和厭倦心理。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厭學情緒呢?
1、降低對孩子的期望,鼓勵到一個具體的點上。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幫助他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在學習之外,要多與孩子溝通,孩子無論考試如何,都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劉老師見過很多家長是真的夸孩子的,“你其實很聰明,只是這一次粗心了,下一次注意就好了”。請注意,一定,一定,不要夸孩子聰明,因為聰明只是一種屬性,我們要夸的,是孩子的努力,這是一種狀態。比如可以這樣說“這次考試媽媽/爸爸發現,你之前的計算錯了很多,但是你前段時間一直在練習計算,這次計算做的就特別棒!這次應用題的某種類型錯的有點多,咱們接下來可以多練習這種類型的!只要搞懂,就又進步了一大步!”
即夸獎了孩子,也肯定了孩子的努力,并且給出了努力的方向。
2、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趨樂避苦,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孩子在學習上總是摔倒,他們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自然不愿意努力學習。那么,父母可以制造機會,比如,孩子英語比較差,你可以讓他先做幾道簡單的習題,讓他輕松完成之后,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再逐步增加習題的難度。
3、引導孩子進行積極溝通
很多孩子由于青春期礙于面子,不會去主動解決問題,從而導致問題一個堆一個,最終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難以挽回。這個階段中孩子的成績是緩慢降落的過程,可能從原來的9到90到88到85,因為下降幅度小,不會的內容一開始也沒有這么多,很多家長會直接忽略,然而學習本身就是循序漸進,一環扣一環的事,等到孩子成績降到80以下甚至不及格的時候,家長才開始突然責問孩子,而此時孩子已經被學校的內容拖累很久了,雙方沖突不斷,即影響了家庭氛圍,更影響了孩子的信心。因此一定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每一次降分,和孩子及時溝通扣分點,如果孩子認為是粗心導致的,家長可以再找一些同類型的題進行檢測,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