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對于孩子的保護總是希望全方位的,但在實際情況中,卻并無法像個超人一樣去面面俱到的維護他們。因此,去識別孩子身上的一些信號特征則相當必要。
通過孩子的夢境去了解他當下心理的成長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一個和諧的親子關系中,孩子也是會很樂于向家長分享自己的夢境的。
了解孩子的夢,有三個最簡單的內容,一是夢的環境,二是夢中的整體氣氛,三是孩子在夢中的感受。從這三個內容出發往往能夠了解孩子一大半的夢境,并以此了解其心理發展狀況。
不過有一類夢,需要我們格外注意,當孩子告訴你夢見了鬼怪(或者說見到了鬼怪),這意味著什么呢?

一般來講,孩子出現這種夢境可以有三層意義上的解釋:
1、來自現實的投影——看完鬼故事后的心理陰影,越形象越具體越容易夢見鬼。
大多數人可能都有這種經歷,小時候因為白天看過過于嚇人的鬼故事影像內容,或聽過太過具體形象的鬼故事內容,當天晚上便出現了鬼故事的夢。
這也是如今大部分矯枉過正的人不愿意讓孩子接觸一丁點帶有血腥和恐怖信息內容的原因。其實也是因為我們曾經被嚇出童年陰影后的結果,但歸根結底是我們不知道在遇到這種情況后應該怎樣去處理。
被驚嚇的心靈需要的是來自心靈的保護,如果孩子自己做不到,那就幫孩子塑造一個。
記得兒時被鬼片嚇到,連續很多晚上都被噩夢驚醒,甚至不敢獨自前往燈光照不到的地方。那時的大人并不知曉這些,也沒人能幫得上忙。好在當時有頻道轉播的熱血動漫,正好那幾集大概是講的關于心靈的力量,主角以此開發出更高的能力打敗了敵人。于是,我每到睡前便在心中想象著一個帶著不屈精神且法力高強的自己,能上天入地,用光波打敗鬼怪。此后幾天我便慢慢從噩夢中走了出來,并且沒過多久便不再受此影響,甚至還能跟朋友一起談論一些怪談異志起來。

當孩子夢見鬼怪的時候,部分家長第一時間是想到的“哄騙”孩子——“沒事沒事,別害怕,我打它”、“別怕,這世上哪有鬼嘛,不要怕不要怕”,“別怕別怕,有我們在呢,他不敢再來了”等。
但其實受到驚嚇的心理狀態是處于一個不穩定階段中,并非是一時的,即便是當時能夠哄好,但我們并不能保證能夠在每一個時刻都及時的趕到他身邊對其進行安撫。
表明“我們在你身邊”固然是正確的,但并不完全夠。最重要的其實是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心理防線——就像一個心理免疫系統一樣。在孩子還無法自行建立的時候,就需要幫助他建立一個。
在我個人的事例中,盡管是不自覺的,但我也在不經意間完成了這個心理建設的過程,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過程,那就是每晚睡前我都要進行自我的暗示——想象一個帶著不屈精神且法力高強的自己。

所以,真正的幫助孩子塑造心理防線,并不是直接給他一個高大厲害的外來形象,比如超人、奧特曼、大俠和天使等,而是要引導他成為自己的大俠。
首先是儀式感,在初步安慰他后,在每次晚上入睡前,可以為其講一些正面的睡前故事集;
接著是心理能量的喚起,不同的故事內容,可以讓孩子去想象自己成為故事主角后的體驗,比如像超人一樣飛,像奧特曼一樣化成光之巨人打敗怪獸,像大俠一樣武藝高強懲奸除惡等。
最后是祝福,沒有哪個孩子不會為得到父母的祝福和支持而不感到歡欣鼓舞。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