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哪個時代,讓電子競技受到如此高的關注!
如果你時常逛社交網絡,會發現肥宅家族動不動就被熱議,肥宅快樂水(可樂),肥宅快樂事(薯片)、肥宅快樂臺(B站)……這些肥宅專屬品,也在網絡廣泛傳播,這釋放出一個信號,就是游戲玩家在大家心目的地位提升了!
而電競,由于從游戲演變而來,因此一開始就承受了很多非議,被冠以“不務正業”、“毒藥”、“網癮少年”等標簽,如果誰家孩子玩了電競,那就簡直就是反面教材。

不過,自從電競被國家列入體育項目,曾看起來“不務正業”的電競玩家,正在成為一種正經職業,而且,玩家甚至還能代表國家參加亞運會和奧運會,成為一種榮耀。
而隨著電競也開始逐漸被認可和理解,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首批電競畢業生,卻紛紛離開電競,究竟電競是怎樣的職業?
01
年輕人對電競職業,又愛又恨
當下,國家越來越重視電競產業,電競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專業課。
四年前,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高校在體育類項目中增加“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2017年開始,各大高校開始開設并且招收電競專業學生。
而在今年7月,我國首批電競專業的學生即將畢業,面臨著實習,進入社會開始真正的職業涯。首批電競本科生,他們都將去哪里?
我發現有個很奇怪的現象,這群熱愛電競的孩子,幾乎沒有人選擇從事電競職業!
根據第一財經媒體報道,1月28日,中國傳媒大學數字娛樂專業學生表示 ,班上就業情況特別好,但嚴格來講,并沒有從事電競工作的同學。大部分人進入互聯網大廠或者游戲公司做游戲動畫策劃、運營類工作。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很多人會認為,大概是電競行業就業環境不影響,甚至有人網上調侃“任何愛好最后成了職業,都讓人叫苦不迭”,實際原因上并非是如此。

根據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電子競技市場規模達1406億元人民幣,相比2019年的1175人民幣,增加了約20%。同時,用戶數量也在激增,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中國的電子競技類用戶數已經達了4.84億,同比增長了10%。
而當下,電競行業目前從事人數僅為5萬人,而電競行業的崗位缺口達50萬人!
可見,電競職業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這些稀缺崗位是游戲運營、賽事策劃、賽事導播、數據分析、游戲主持解說、競技輔助、賽事推廣、客服等,其中從事一線的電競選手,更是人才緊缺。
一邊是就業的龐大缺口,一邊是首批畢業生選擇離開電競,年輕人為何對電競又愛又恨?
1:相比游戲動畫,電競存在不穩定因素
現在,游戲動畫產業發展迅猛,是一個朝陽行業,無論是用戶消費需求還是產業商業化,都十分成熟。再加上,游戲動畫一般是互聯網大廠項目,工資相對較高,是年輕人眼中的“金飯碗”。
而電競產業,雖然發展多年,近年來也頻頻受到高關注,但是畢竟還太過年輕,具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
舉個例子,電競選手有極高的轉會費、戰隊成績不穩定和品牌轉化率模糊等,電競俱樂部難以拿出可靠的投資回報方案,更別說他們還得和游戲廠商的官方賽事搶奪品牌贊助。
而且相對來講,一般電競職業選手工資很低,據有學生在網上透露,月工資才4800元,就有天賦,比較好玩,可能大概也就1萬多些,和互聯網大廠相比,肯定吸引大大打折扣。

此外,游戲廠商像騰訊游戲 、VALVE、網易游戲等,屬于甲方公司,而電競所處的企業屬于乙方,在年輕人看來,自然在甲方工作要更舒服一些,有更多主動權。

2:?電競專業搞形式主義,打擊學習積極性
像中國傳媒大學,雖然開設有電競專業,但一直以來,對于電競標簽態度一直很曖昧,一方面體現在課程安排上,一方面體現老師的態度。
首先,課程比較多且雜亂,比如在編程語言與游戲建模等專業課中,基本是淺嘗輒止,學生很難學到過硬的專業電競技能。

再者,上課的電競實驗室,不僅設備沒有宿舍配得好,申請也有點麻煩,而且有時還會成為動畫學院的公共教室,打擊了學生電競訓練的積極性。
更要命的是,如果有校領導來系里視察,老師會喊上幾位同學,去電競實驗室打游戲或假裝學習等,形式主義大于實操。
3:電競職業壽命很短,是吃青春飯的職業
目前國內對于電競選手的選拔較高,要經過層層篩選,而且更多是靠天賦,才能成為職業電競選手。并且,由于電競要求很高的反應和敏捷度,因此選手的黃金年齡大約在16-25歲之間,職業生涯很短,不足十年。


也就是電競職業,就像是模特或偶像,是吃青春飯的,而且并非每個人都適合,會打游戲不見得在電競上有天賦。
再者,學生本科結束,基本已經快達到退役年齡。
而且退役后,接踵而至的是轉型問題,運氣好的話,還能轉崗成為電競戰隊的教練,或者轉行從事做轉做直播、教練、解說或者管理等工作。運氣不好的,只能提前進入退休,成為沒的一技之長的打工2人。
總的來看,雖然當下電競玩家已經走向職業化,產業走向規模化和商業化,但年輕人似乎并不買帳,懷著一腔熱血的年輕人,當面臨生存,更穩定和更多金的職業,自然是更多人的首先選擇。
02
電競產業不斷破圈
電競行業屬于新興領域,雖然發展勢頭迅猛,但還處于較晚的階段,無論是認知還是商業化方面,還需要不斷深化。
不過,近年來,隨著很多電競題材的IP也被搬上了熒幕,我們也看到電競在不斷破圈,讓更多人認識到電競這個行業,電競也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認可。
比如《親愛的,熱愛的》《全職高手》《穿越火線》《陪你到世界之巔》,以及今年待播《你微笑時很美》等。

特別是,2019年,火了整個夏天的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想必大家都還記得,當年無數年輕人曾為電技高手“韓商言”著迷?

這部電競題材電視劇的火爆,不僅讓劇中演員變得熾手可熱,同時更是將電競這個神秘職業帶入大眾視野,讓人們重新認識電競這個產業。
嚴格來講,電競職業和自己玩游戲很不一樣,打游戲是為了快樂和放松,打職業則是每天長時間的訓練,是日復一日刻苦的訓練。甚至做電競職業選手,每天訓練11個小時,基本在凌晨兩三點自主訓練結束后休息睡覺。

通過IP電視劇內容,讓大家對電競玩家職業化屬性有更好的認知。
此外,基于電競龐大的年輕用戶群體,以及不斷增長的趨勢,品牌以及電商平臺也在瞄準電競產業,開始和電競直播賽事合作,實現不斷破圈。比如去年蘇寧易購拿下LPL和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的贊助權,而且蘇寧易購SN戰隊開啟虎牙直播首秀,將直播體系架在英雄聯盟聯賽場景流量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將電競和消費場景深度融合,能夠引爆電競賽事的流量轉化,一方面促進電競行業的規模化和商業化,另一方面也進行了電競職業再教育,吸引更多人參與進來。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