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的叛逆行為,家長應該如何反應(家長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為)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所有的父母們,都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叛逆厭學,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可以找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要指導方案,從孩子的心理建設,到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的引導,都會有具體的指導步驟。
很多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發現,好端端的孩子,突然有了一些變化,他不再總是乖乖聽話。相反,有的時候孩子會發小脾氣,怎么管也管不了,難道是孩子變叛逆了?
最近,表姐家1歲半的孩子,出現一些“叛逆”的行為。比如,當他拿著玩具,你看他沒有在玩,就準備要把玩具拿走,他就立馬癟嘴哭。而且,當他看見一樣東西,沒有得到滿足時,也會哭鬧。表姐通過孩子以上種種行為,斷定孩子是被慣壞了,小小年紀脾氣這么大。不過,我不那么認為。在家長看來的一些叛逆行為,可能只是孩子自我意識強的表現。
?年齡小的孩子出現“叛逆”行為,可能是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
關于“自我意識”,可能很多家長并不太了解它的含義。其實,自我意識,也可被稱為“自我”,指的是個體對自己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和愿望。自我意識強的孩子,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意愿,展現自己獨特的個性。
像我表姐家的孩子,長到1歲半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叛逆”,一定程度上就是,自我意識慢慢形成,開始為自己考慮了。自我意識形成的過程,可以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存在,并且開始主動地認識自己和別人,這對他性格的形成,個人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孩子自我意識變強,容易表現出來的行為
“自我意識”的發展,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但是,多數情況下孩子在1歲以后,自我意識發展加強,家長才能明顯發現。所以,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自我意識加強,理解成“叛逆”,進行打壓了。這里提醒各位家長,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都是有明顯特點的。如果孩子表現出相關的行為,家長此時不應該責怪孩子叛逆,而是要為此感到高興:
①孩子的意識性變強,有了表達自己的行為
孩子的自我意識,有“意識性”的特點。換句話說,就是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對周圍環境和自我的關系,有了認知。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對于很多事情,沒有自己的看法,家長覺得冷,給他穿衣服;家長覺得他沒吃飽,給他強喂食物,孩子就多吃兩口。
但是,當孩子自我的意識變強,他就有了自己的態度。比如孩子感覺到熱時,就會拒絕家長增添衣服,甚至會把家長給他穿的衣服脫掉。孩子有了表達自己的行為,對一件事情有了自己明確的感受和態度,就是自我意識變強的表現,家長不要冤枉他“叛逆”。
②孩子的社會性變強,偶爾闖禍
當孩子慢慢長大,他是比較喜歡參與社會生活,和周圍的小朋友或者大人互動的,孩子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認識周圍的世界,了解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糾正自己的言行。所以,家長能夠明顯感受到,孩子變得活躍了。
如果孩子性格變得活躍,積極地參加社交,在這個過程中,偶爾還會跟人發生矛盾,闖一些禍事,家長要幫助孩子積極地處理,不要把孩子當成壞人一樣看待。
③孩子的心思變“深”,學會隱藏自己的想法
孩子在年齡非常小的時候,心里有什么話,就會跟家長說什么話。但是,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變強的時候,他就會變得不那么愛說話,而是開始隱藏自己的想法。比如,有人欺負他了;他做錯什么事情了,都不會跟家長說,選擇一個人消化、處理。家長可能會感覺孩子“背叛”自己了,或者不聽話了,但是這是孩子自我意識變強的表現。
孩子自我意識變強,家長教育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
1-3歲的孩子,自我意識會慢慢變強,他自己開始有很多想法,可能做出失控的行為,所以是存在一點危險性的。但是,自我意識的發展有助于孩子成長為自立、有主見的人。所以,當家里孩子自我意識變強,不再乖乖聽話的時候,建議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問題:
①少對孩子說“不”。自我意識在變強的孩子,家長不可給他太多的限制,總是在孩子耳邊強調他不能做什么,不然孩子容易變得膽怯或者真的演變出強烈的叛逆心理。
②教育孩子態度要堅決,不要隨意向孩子妥協。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他要買玩具,見到想吃的就伸手要,家長要堅決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態度。因為,一旦妥協,孩子會故伎重施,或者變本加厲。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有哪些叛逆的行為?】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