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生叛逆的故事(我的叛逆故事高中)
2007年我就近入讀了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全段500人不到,我們那屆考上普通高中約150人,進入浙江省重點中學的有10多個。初中一年級時,我的成績在段里150名左右,老師說這個排名最多上個普通高中。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所有的父母們,都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叛逆厭學,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可以找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要指導方案,從孩子的心理建設,到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的引導,都會有具體的指導步驟。
青春期的我,極度抵觸學校的一些做法,經常對老師發起挑戰。
老師要求7點20之前到校,而我堅持,按照教育部規定,中學早晨上課不早于8點,青春期大腦發育需要充足的睡眠,我每天8點到校。為此,我總是被罰,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課,我就笑笑。老師說:“罰站還笑!” 老師找到了我爸,我爸支持我:“教育局的確是這么規定的,為什么你要孩子7點到校?”老師說:“你的孩子,以后我不管了。” 從此,全班只有我一人破例,可以晚到校。
正如谷愛凌媽媽說的,孩子一定要有足夠的睡眠才能有優異表現,這是有確鑿科學依據的。加州伯克利大學睡眠專家Matthew Walker指出,青少年的睡眠周期和成人不同,睡眠時間更長、蘇醒時間點更晚,美國中小學早上8點開課太早了,剝奪了青少年睡眠,這會造成大腦損傷、認知能力發育不良。日本一項長期追蹤了5000多名學童的研究發現,那些早上多睡40到50分鐘的孩子,在大多數科目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績,并發展出了更高的智商。
還有一次,語文老師讓全班同學罰抄詩詞40遍,所有同學埋頭抄,我偏不。老師把我叫去,問我為什么不抄,我說:“如果教育局有明文規定罰抄40遍是合理的,我立馬抄!” 臺下的同學們偷著樂,語文老師的臉都氣綠了。
還有一次,語文課上老師說:“乾隆是康熙的兒子。” 我立馬舉手:“老師,雍正是康熙的兒子,乾隆是康熙的孫子。” 課后,班主任和歷史老師來疏導我,讓我不要當面指出老師錯誤,給老師臺階下。
還有次和男同桌吵起來,青春期的小伙子滿嘴罵娘的臟話,我氣炸了,就畫了一幅嘲諷他的裸體漫畫,上面寫了四個大字“一身騷毛”,然后他把我人、 書包和凳子一起拎起來,往教室后面的黑板扔,嚇得我趕緊跳下凳子,一聲脆響,書包里的鋼筆斷成了兩截。然后,我被叫家長了。
老師遞給我媽這幅畫,我媽笑了笑,說:“老師,我的孩子對畫畫很感興趣,我最近還給她買了人體素描的書看呢。” 其實,我根本沒學畫畫,我媽為了維護我的自尊才這么說。我媽說:“我不這樣做,你還能這么信任我?把青春期的各種秘密告訴我嗎?”
就這樣,我變成了老師眼里的“問題”學生,我被徹底放棄了,也逐漸對一些課堂失去興趣。
然而,初中二年級的“榴蓮事件”讓一切發生了巨大轉折,使我懷著復仇之怒,走向逆襲。
有一次,我在走廊里吃榴蓮,回到座位上,一個男生向老師報告,“老師!夏同學又吃榴蓮了,臭死了!” 老師說:“那你不會把她拖出去啊!” 這讓我想起,平時男生們就經常在我背后偷偷抽我凳子,好幾次屁股還沒落地,脖子卡在桌沿上,下巴疼,喘不過氣。當時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就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他沒有看到我,但是他這句話刺痛了我。
回家后,我把此事告訴我媽,我媽第二天就沖到了校長的辦公室,“一個老師,讓幾個男生把一個女生拖出去。意味著什么?這叫傳播集體暴力!”
在和校長溝通之后,我媽疏導我,勸我上課認真聽。我很倔地搖頭:“我不聽不聽,不喜歡的老師,我就不聽!” 我媽說:“正因為你不喜歡老師,你更要認真學,學來都是自己的,證明給他們看。這樣是不是更好?” 有道理。
自那以后,我認真聽課,熱情地和老師打招呼(因為老師姓朱,和豬諧音,以至于調皮不懂事的我喊得格外熱情)。
捉弄我的男生也逐漸消停了。有次,一個男生又抽我凳子,他笑得前俯后仰,然后我站起來,沖上去,把他推到墻角,按在大型垃圾桶上,用腳狂踹他的大腿,他全力捂著褲襠。那男生后來跑去和其他男生說:“她的臉吶,從嘴角紅到耳后根,嚇死我了,踹我的時候,我心想,我這輩子完了,這輩子完了。”后來,男生們再也不捉弄我了,還稱我為“雪哥”。
就這樣,學習越來越順利。初二下學期,我的成績從段里第150名,上升到了50名;初三上學期,幾次月考和期末考,我穩居段里前10,有時候還能考到段里第4。到了初三下學期,基本穩定在這水平,有希望考上浙江省重點高中。
老師們也對我越來越關照。初三的時候,我搬家了,離學校很遠,坐公交要1.5個小時。為了讓我有更多時間學習,班主任經常開車送我回家;在我有學習疑惑時,老師們第一時間就給我講解,給我額外的學習資料,每次考試都鼓勵我。我每天盡力完成作業,晚上早睡,天蒙蒙亮起床坐公交,在公車上繼續睡,一到站就醒,下車,再也沒遲到,還擔任了英語課代表,每天清晨帶同學朗讀英語。
萬萬沒想到,我的“復仇計劃”變成了“愛的旅程”,收獲了老師和同學的全力支持。我慢慢理解了,每個老師都是全意全意對學生好的,只是有時候叛逆期的孩子們不一定能適應他們的方式和理念。
初三下學期,學校組織了保送省重點高中的考試,有7個名額(前4名保送溫州中學,第5至7名保送溫州二中),我期盼著上個溫州二中,早點解放。
然而,老天爺又跟我開了個玩笑。因為保送成績要計算以往成績,我初中一年級的成績把總分拉低了,剛好排到了第8名,與第7名差了0.5分。保送失敗,只能參加中考。
我和爸媽說,我所在的學校每年通過中考進入溫州中學的最多四五個,很懸。爸媽跟我說:“沒關系,寶貝,你考到哪兒算哪兒,不要給自己壓力。那些保送的大牛都走了,不就是你發揮的時候了嗎?考不上就讀個普通高中,也沒關系的。”
2010年,我的中考成績位列段里第3名,前4名的同學順利進入了當地最好的高中,即溫州中學。我成為了我們班唯一考上省重點高中的孩子。
現在回想起來,青春期少年有正確的引導太重要了。除了感謝包容我的老師,我也很慶幸投了個好胎,爸媽是我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最堅實的盟友,只要我喜歡和認定的事情,他們一定全力支持我,在我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一定挺身而出,替我說話。
最近我問爸媽,養育我最大的心得是什么?他們說:“不要把孩子當孩子,要把孩子當成好朋友,站在朋友的角度,傾聽聲音,感受他們每天經歷的快樂和煩惱,好朋友之間要多交流、多商量。寶貝,你覺這樣好?還是那樣好呢?”
我特別想和年輕的小伙伴們分享的是,當下看不清的事兒,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清晰,考試只是人生的小插曲,但是自我學習是終身的主旋律。不要給人生設限,盡全力去享受每一段成長經歷。冥冥之中,這些經歷點滴都會連成一條生命線,帶你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