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所有的父母們,都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叛逆厭學,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可以找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要指導方案,從孩子的心理建設,到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的引導,都會有具體的指導步驟。
據調查顯示:孩子的叛逆期10~12歲左右開始,16~20歲左右結束,因此叛逆的高峰期在14歲左右,也就是初中階段。
青春期是家長最頭疼的階段,也是孩子們很煎熬的幾年,糖媽到現在還記得初中那幾年發生的事,現在想想其實很幼稚。
初二下學期,我同桌的成績略有下降,當時老師只是小聲嘀咕一句:“這道題怎么錯了呢?不應該啊”!話音未落,同桌拍著桌子站起來,“我就是不知道怎么了”!隨后沖出教室。結果可想而知,他被叫了家長。
以往別的家長來學校都是和老師商量問題,但同桌的家長二話不說,將他拎出教室就打了幾耳光,喊道:別人為什么就能做對。
之前只聽同桌說,父母永遠不給他說話的機會,看來實際情況更糟糕。和同桌對比起來,父母拉著我研究錯題的方式,雖然嘮叨些,但我從中是有所收獲的。
上初中不叛逆的孩子,多半來自于3種家庭
同桌是我印象中最叛逆的青春期孩子了,其他同學都有自己的小倔強,但和家長老師們相處時,沒有過激的叛逆行為。
如今糖媽接觸了家庭教育這一領域,回想起當初那些同學,總結發現:不叛逆的同學多數來自于3類家庭。
父母不強調權威的家庭
班級上有一類同學,他們敢說敢做不怕錯、也不怕被批評,據糖媽了解,他們的身后都有對像朋友一樣的父母。
說到與孩子當朋友的尺度,糖媽很喜歡《家有兒女》中夏東海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他不過分強調自己的權威,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同時保留底線,倔強的小雪、調皮的劉星很快就被他感化了。
現實中,再叛逆的孩子遇到夏東海這類父母,也很難吵起來。然而許多家長在面對叛逆的孩子時,都想拿“父母”這個身份的權威壓制住孩子,卻不想換來更強烈的反彈,親子關系僵化卡在這一關。
父母不愛攀比的家庭
糖媽的初中同桌,父母始終將他的成績和班級前幾名比。一開始同桌也很努力地追趕,但被比得時間久了,他也變得有心無力,覺得父母看不到自己的變化和進步,因此對自己的成績特別敏感。
許多父母總是喜歡“別人家的孩子”,而初中階段的孩子恰恰是最需要被認可,最愛面子的階段。總是被比來比去,難免會通過叛逆來表達不滿。
父母感情好的家庭
從心理學角度講,父母之間對待感情和矛盾的處理方式與態度,會給孩子帶來一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那些不叛逆的孩子,身后多數有一個溫馨的家庭,而溫馨氣氛的必要條件就是家中夫妻感情好。
就拿《小歡喜》中的方一凡舉例,在幾個孩子中,他的性格相對比較溫暖隨和,喬英子表面聽話內心倔強,季洋洋表面桀驁不馴內心非常脆弱,這和他們的父母感情狀態有很大關系。
了解以上原因后,你是否發現,導致孩子叛逆的因素都是一些小事。可這些小事看起來簡單,想要解決卻非常棘手,接下來糖媽就聊一聊最不好過的第一關。
最難過的第一關,父母該怎樣做?
父母讓自己和孩子的關系找到平衡點,后續的事情其實都很好解決,不想卡在第一關,記得這樣做。
【講事實】
初中階段的孩子,最怕被打擊和否定,每次遇到事情或者犯錯時,家長先別急著貶低他,只論事不論人的分析事實,才能讓自己和孩子都平靜下來。
【守秘密】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許多小秘密,他們希望擁有自己的隱私空間。家長不要把他平時的表現當成家常說出去,這會讓他非常沒面子,傷自尊心。
【換語氣】
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或許會害怕家長命令式的語氣,但初中的孩子已經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他們不會蠻橫到想和父母“平起平坐”,但希望父母能夠和自己好好說話。因此家長要試著將命令的語氣,轉變為商量,就不容易引起孩子情緒的反彈。
初中階段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他們承受著身體變化、學習壓力、以及感情萌芽等困境。一個好的家庭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學習等各個方面,家長一定要用正確的方式陪孩子順利走過這三年。
如果你的孩子也在初中階段,不管是否出現叛逆現象,糖媽都建議大家看一看這本書。
糖媽提到的【講事實】這一點,書中有更詳細的解釋,是許多家長需要學習的溝通方式。
書中內容從家長的角度出發,結合孩子在學校的一系列表現,匯集經典案例,將孩子從初一到初三遇到的問題和麻煩一一列舉出來,給出實用解決方式。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