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能聽到從家長口中說出一句話:“我家孩子總是喜歡玩游戲,簡直就是個網癮少年”。
“網癮”已經成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恐懼的一件事了,在父母眼里,孩子只要染上網癮一切都完了。
世界衛生組織將“持續或反復使用電子或視頻游戲行動”定義為游戲障礙。國家衛健委發布專家共識:患病后可出現精神萎靡、情緒或行為失控。
其實孩子迷戀網絡,很多時候源于父母的示范作用。一些父母就是網絡控,在孩子小的時候,媽媽不停地刷朋友圈,網上購物;爸爸玩游戲,關注各種信息,以致敷衍著孩子的各種訴求。
有專家指出:家長不沉溺網絡及電子游戲,是對兒童青少年最好的預防。
游戲受到廣大家長和孩子的喜歡,現在我們來說一下,游戲為什么有這么大魔力?
首先人們玩游戲是為了放松,希望能暫時從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脫離出來,或者僅僅是為了消除工作學習的疲勞。
后來人們在游戲中逐步滿足了自己的社交需求、即時滿足感、以及生活意義感,這些心理得到彌補,進而會對其產生大量需求,沉溺在虛擬世界中。
其實反過來看,是人們心理弱點被放大,恰好游戲這支箭扎了進去,一擊即中,網絡成癮就此開始。
部分家長們總覺得孩子成為網癮少年是游戲的錯,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個小故事反映出真相。
一位家長帶著網癮孩子去進行沙盤治療。
一個孩子把代表自己的小人放置在沙區中央,用手指在四周勾勒出一個框,「這是孤獨」。另一個孩子在沙區擺下了代表自己和父母的小人,「父母」背對著「孩子」,相距甚遠。
其實孩子成為網癮少年的背后原因,是親子關系不和諧。有網癮孩子的家庭關系普遍比較淡漠,家長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因此孩子才會傾向于在與其他玩家的互動中“自我治愈”。
為了拯救網癮少年,不少家長選擇將孩子送進了并不正規的網癮機構,比如楊永信那里,這些機構采用軍事化和封閉化的管理,且價格不菲,其嚴重的代價就是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實針對成網癮孩子現狀發現問題所在,發現其內心真實的需要,使網癮孩子內心有力量承認并正視這個問題,意識到其行為背后的真實心理需求,必要時去正規機構治愈,這或許才是讓孩子走出“游戲成癮”最好的方法!
PS:為了防止孩子有沉迷游戲的傾向,家長不妨多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一下孩子玩的游戲是什么,多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時自己與孩子缺少必要的交流與陪伴,并努力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傾聽、了解他們的想法。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