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孩子對未知事物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八九歲的孩子正處于好奇心特別強烈的年齡階段。他們對天天可見的花草樹木,遙遠的未知星空,都讓他們充滿著好奇心,希望去探索一番。
當孩子對你說出一堆你認為不合實際的話時,或許你覺得孩子在異想天開。
“爸爸,我長大要當宇航員。我希望去看看天上有什么,他們會不會和我們一樣?他們有沒有在天上讀書、寫字或者也和我們一樣在吃飯。”“媽媽,不知道天上有沒有恐龍?要是天上有霸王龍,那真的是太棒了。我要騎著自己發(fā)明的飛機飛上天空,去看一看真的恐龍。”“媽媽,不知道海底世界有沒有人呢?我希望自己發(fā)明一艘潛艇,那就可以坐著我自己的潛艇去海底看看有沒有人。”
其實,孩子對自己未知的世界有了好奇心,才會產(chǎn)生了探索的欲望。

父母的任務不是阻止孩子的好奇心,更不是棍棒教育讓孩子停止這些父母們認為是無謂的想象。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些好奇心讓孩子愛上學習。
努力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愛上學習。
很多孩子平時被大人打壓得多,所以缺乏了好奇心。那么,父母就要重新陪孩子一起,激發(fā)其好奇心。
我家孩子很喜歡到野外去走一走,他希望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小昆蟲;他也希望看見很多色彩的蝴蝶;他還喜歡那些好看的花朵。
有時候他描述小昆蟲的外型特征,連我自己都驚覺沒有孩子觀察得那么仔細。
因為好奇,所以愿意去探索,難道這不是喜歡學習嗎?
善于鼓勵孩子,讓孩子喜歡學習。
一、二年級的孩子正處于學習的起步階段,考試成績不好,不代表孩子就是笨家伙,更不能否認孩子對學習的付出。要是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就一味地指責孩子懶學習、蠢笨,那么,很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
“小歌,你怎么總是搬那么多石頭回家呀?才一年級就考得那么差,還玩這些石頭。這些石頭對你的學習有用嗎?”“媽媽,這些我用來畫畫的。你不知道這些石頭可以畫很漂亮的畫嗎?我有一次在老師那里看見很多漂亮的石頭畫。”“人家那是老師,你是學生,你的任務就是學習,不是畫這些石頭。”

孩子低著頭一直在聽著媽媽在那嘮嘮叨叨,直到媽媽把她所有的石頭都搬走了。小歌從那以后沒有再去找石頭畫畫,可是她對學習也沒多大興趣。為此,小歌媽媽經(jīng)常嘮叨小歌不愛學習。
就這樣到了暑假,小歌姑姑回家探親,她帶著侄女兒上山下河地跑,還一起找鵝卵石畫畫、擺造型。結果小歌不但提前完成了暑假作業(yè),還非常期待上學。小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改變呢?原來,是姑姑鼓勵了她。
“我家的小姑娘,姑姑喜歡這些石頭。我希望把它變得很漂亮,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辦?要不你給我個建議?”“我畫畫可以嗎?”“當然可以!姑姑有很多顏料,隨你怎么畫都可以。快快快!你快點教姑姑,我要把我的石頭都變得漂漂亮亮。”“歌兒,你畫石頭的時候特別專注,一筆一劃認真地畫,這是值得姑姑學習的。我猜,你學習語文和數(shù)學也一樣認真。過年的時候,讓小歌當老師教我家寶貝。好嗎?好期待啊!”
善于利用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愛學習,這未嘗不是成功的開端。

引導孩子多種方式學習。
我家孩子今天拿了一疊紙牌讓我教他認紙中的那些人物。我發(fā)現(xiàn)孩子用這種方式輕易的把紙牌上的名字記住了。多記幾遍孩子豈不是連字也認識了?
孩子們學習“1+1=2”這樣的運算似乎有點抽象,要是我們換成另外的一種方式“媽媽給我一個草莓,爸爸又給我一個草莓,我的手上有幾個草莓?”孩子用這樣的方式一下子就學會了。
孩子們對學習不感興趣,可能是感到死記硬背地學習太枯燥,也可能感到厭倦。父母們不妨試試換另一種方式讓孩子學習,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沒有哪個孩子喜歡被父母嘮叨自己不愛學習,父母只有多鼓勵孩子,用心陪伴孩子,才會讓孩子堅持學習。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578.html